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调查研究

努力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切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平利县老年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05-15 15:32大小: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国情。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迫切需要。为切实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对平利县老年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作如下阐述。

 

平利县老年文化生活现状

 

平利地处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汉江以南,是人文始祖女娲的故里,是绿茶之乡、全国绞股蓝生产基地,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闻名于世。全县辖11个镇、190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23万,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29521人,占总人口的13%,城镇老年人口3247人、农村老年人口26274人。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老年文化生活现状:

一、老年文化组织管理与基础设施

文化生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老年文化生活同样是一块巨大的“千人糕”,需要多个部门、多行业,方方面面的组织引导和服务指导。在组织管理方面,目前涉及的主要部门有组织、宣传、老干、教体、民政、财政、城乡建设、文化文物、广电、旅游、工会、青年、妇联、老龄办等部门。各镇建有文化站,各村和各社区均建有老年协会。城区成立有东、西、南、北、五峰、新城六个社区。城区老年文化生活基本上是依据协会成员的各自爱好、特长和兴趣组建而成。现在已组建各类协会25个,其中文学艺术类的有平利县老年学会、女娲文化研究会、诗词学会、书画学会、书法学会、作家协会;文艺类的有金秋艺术协会、爱歌协会、老年乐友乐队、肚皮舞团体、广场舞协会、老年模特协会、汉剧二黄班社、交谊舞协会、舞蹈协会、舞动休闲广场舞等;体育健身类的有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柔力球协会、老年门球协会、老年象棋协会、老年乒羽协会、瑜伽协会、太极协会等;休闲类的有钓鱼协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文化馆配有流动舞台车,供流动文艺演出,每个乡镇文化站有十台电脑,还有投影仪等供农民朋友上网搜寻农村科技信息,学习科学技术。各村农家书屋,于2012年由国家统一投入,每村2万元购置文化活动器材,目前每个农家书屋有书刊1500册,还有多种报刊杂志,十余种影像光碟。2012年全县有十个村已升级为数字化农家书屋。今年还计划再建120个数字化农家书屋。现已完成60个村的配送任务,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另外,全县规划在11个乡镇分别建设46个标准化的安置点。每个安置点百户以上,按4万元标准装备农家书屋,配置活动器材,建成模范社区。在城区原有的文化设施只剩下红旗剧院和县图书馆,新建的就是女娲文化广场。

二、老年文化生活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活动方式

平利县老年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成效明显。

首先,文学艺术活动初见成果。89岁高龄的退休干部曹西成,曾任《平利日报》编辑、《平利县志》主编,对平利文史、诗歌、书法、绘画都非常热爱,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县上各类文化活动。县诗词协会紧紧围绕宣传“中国最美丽乡村”主题,连续四年出版《平利风光》挂历,《平利诗词》连续出版7期,使许多热爱诗词创作的同志在省市纷纷获奖。广电局退休记者廖为凡,撰写的《天下平利》《不息的岁月》《廖乾五在大革命中》等书籍,已经和正在出版,他决定将《廖乾五在大革命中》捐出900部。长安镇张店村村民樊继森,74岁高龄,是平利县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创作,撰写了十万字的《劳模樊文来》一书即将出版。县书画协会经常开展书画交流活动,多次配合县上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承办书画展览,带领会员深入基层义写春联。

其次,文艺演出活动深受欢迎。目前全县有两支文艺演出队伍,一支是金秋文艺演出协会,该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在城乡专场或组场演出二十余次,是全县城乡最活跃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演出队伍。另一支是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任的“汉剧二黄”班社,该班社自20136月组建以来在全县城乡专场演出六场次,每周在平利城关小学义务授课一次。

第三,广场文化十分火爆。每天早晚,太极拳协会、交谊舞协会、广场舞、瑜伽、柔力球、国标舞等团队共千余名会员活跃在女娲广场的各个区域,健身、休闲、娱乐,阵容庞大,歌舞升平,不仅体现了老年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展现了老年人独特的才艺。老年群众美丽的身影与女娲广场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不胜收。

第四,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是文化馆经常组织文化下乡演出活动,每年各镇至少两次。二是省市文化部门、团体送文化下乡,县文化馆派人到各镇指导文化活动。2013年派人指导教练广场舞,组织全县广场舞竞赛。现在广场舞在各镇都十分活跃。三是组织乡镇文化站工作骨干参加各级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工作水平。四是联合组织送图书下乡和送电影下乡活动,坚持每村每月电影放映至少一次。

三、平利县老年文化生活的特点

据初步调查分析,平利县老年文化生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持久性和自娱自乐性的特点。

首先,从老年文化生活的主体——老年群体来看,老年文化生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老年群体涵盖60岁以上的所有人群,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论职位、不论文化程度,他们都有着各自特殊或共同的文化爱好、兴趣和需求。

其次,从老年文化生活的客体——文化内容来看,老年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既有整体文化中不同类别的多样性,又有同一类别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同时,其多样性还表现在这些内容变化发展的多样性。人们都希望自己能与时俱进,谁都不希望自己落伍,不希望被人们淡忘和冷落,不希望被社会、被历史前进的脚步抛在脑后。老年人群准确的说老年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同样如此。因此一切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他们统统需要。

第三,从老年文化生活的过程来看,老年文化生活具有持久性的特点。人到老年,随着他们所担当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他们有着充裕的时间来专门的、持之以恒的从事和享受自己所钟爱而此前却无暇顾及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生活。因此,持久性是老年群体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特点。

第四,从老年文化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成效来看,具有自娱自乐性的特点。老年文化生活一般意义来讲,主要是自娱自乐。当然也不乏其精品、名品之作。而这些精品、名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一旦形成,便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成果和精神财富。这是对整个精神文明的贡献。而自娱自乐性则是所有参与活动其中者的共同特点。

四、老年群体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老年人作为老年文化的主体,既是创造者又是受益者。准确的说,老年群体既是既有先进文化的受益者又是未来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对未来先进文化的创造必须要以此前既有的、现成的先进文化为基础。今天的既有文化则是过去的未来文化。因此,老年群体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生命不息,学无止境。

其次,老年人在享受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又是消费者。平利广场文化活动的火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刚开始,在广场活动的团体并不多,人员也极少。随着广场文化的连射带动,那些在观众席上看热闹饱眼福的人群纷纷转换角色,从广场文化的消费者变成了演员、舞者。变成了广场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和创造者,使交谊舞、广场舞团队的人数由几十人跃增到成百上千人。

第三,老年人作为家庭长者和社会公民,既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受益者又是传承者。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人作为家庭长者,儿孙孝老敬老,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邻里和谐,这是老年人最大的愿望和幸福。怎样才能使儿孙孝老敬老?这既是我国老龄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老年群体自身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交出的重要考卷。老年群体应担当起对家庭成员优秀传统美德的灌输与传承责任,要以家庭为阵地,以家庭每个成员为教育对象,以孝老敬老为主要内容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传承作用。

第四,老年群体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和建设者。老年群体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又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首先表现在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和良好家风的建设方面。传统美德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家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家风正则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才和谐。因此,老年朋友的老有所为,首先应该在良好的家风建设方面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对平利县老年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凝聚全县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只有努力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才能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从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努力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切实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老年文化建设,从而使老年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老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老年文化建设和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老年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公益文化设施为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均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特殊文化需求关注不够等方面。特别是我县城区三千多名老年人,没有一个活动中心,老年人休闲娱乐在石凳上、大树下、五峰楼下,为了切实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老年活动中心建起来。

二、树立积极的老龄文化观,是老龄社会的时代要求。老年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树立积极的老年文化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的新趋势和老龄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老年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过程,发挥老年人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实现老龄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应树立积极的老龄化理念,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和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全社会要正确对待和积极接纳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扩大老年社会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老年人树立起终身发展理念,保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将老年期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而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参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

三、加快城乡老年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我县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和帮助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支持专业和业余演艺团体定期深入农村举行演出活动,继续关注农村老年人文化需求,安排面向农村老年人的专题专场演出,开展志愿文化服务活动,为农村空巢、失能、留守老年人和老年妇女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文化服务,进行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

四、深入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活动。根据老年人特点,把宣传思想工作与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帮助老年人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老年协会的自我教育功能,发挥老党员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老劳模等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好新形势下老年人思想工作,坚定广大老年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引导老年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老年人在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传承作用。

五、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办好平利老年大学。老年人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是提升全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创办老年大学可以更好地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型、休闲型、保健型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创新老年教育课程,积极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内容,满足老年人终身教育的愿望和需求。目前,我县老年大学无校址、无设施,需要国民教育、成人教育部门能为老年大学提供场所,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学习。主管部门应通过采取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开展养生保健、文学艺术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指数。

六、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浓厚的孝亲敬老社会环境。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面向青少年的孝亲敬老道德教育,通过深入推进“敬老孝老”主题教育活动,评选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模范单位,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一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切实把老年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责任目标考核。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履行在老年文化建设中的职责任务,确保老年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各涉老机构要建立工作机制,探索老年文化服务的新载体、新途径和新方法,推进老年文化创新发展。二是要加大老年文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政府应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状况和老年人口规模及需求,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建设中,统筹安排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老年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保证老年文化活动资金。三是加强老年文化队伍和文化团体建设。各涉老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宣传工作,促进老年人文化艺术团体建设,扶持各类老年人文化艺术团体和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文艺人才培养工作。发挥老年文化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的积极作用,构建一支优良的老年文化人才队伍。同时,要重视老年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加强对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帮扶力度。各类老年群众组织和基层老年协会,要发挥文化服务功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