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广大老同志们的余热、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健康养老安度晚年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笔者通过“四就近”活动在岚皋县新城社区的深入开展,以与老干部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电话询问等形式了解社区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退休干部与社会其他老人在心里上的差异,为他们健康养老提供舞台、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让他们在社区生活得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一、基本情况
新城社区成立于2004年6月,辖区范围东至火神庙,西至方垭二组,南起神田路,北至岚河湾,秀美的岚河自社区之中横穿而过,将社区划分为肖家坝新区和安岚路东两片。社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 辖3个居民小组4519户16843人,内驻47个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共有党员151名。社区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专职工作者3名。近年来,社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社区一班人的共同努力赢得了全国、省、市的一系列荣誉,其中:2006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2010年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社区,2011年被评为全市文化活动示范社区。
2012年7月,县委老干局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活动中,社区将辖区管理格局进行了重新划分,摸清了长期居住在社区的543名离退休干部的居住情况、身体状况、个人爱好、联系方式。依托社区党支部成立了32个党员服务小组,组建了一支老年“联系人”队伍,在街道、院落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把服务送到离退休干部身边;按照行业职能分工的原则,依托社区原有的中心卫生院、文化站等资源,采取承诺上墙、承诺建卡到人等方式,组建了医疗保健服务队、文化宣传服务队,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得到医疗保健,参与文化活动提供方便;依托社区的商业资源,与餐饮、家政等公司进行协调,通过无偿送服务上门、低偿进行劳务等方式组建了一支机动服务队伍,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当前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模式
(一)退休审批分类管理。在本县,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党群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审批、档案管理;县人事和社会保障局主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退休干部(工人)的退休审批,同时负责办理所涉退休干部的档案管理、养老、医保、调资等手续。税务、金融、电力等报账制单位,其人、财、物都是垂直管理,地方党委政府对他们的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未有涉及。
(二)退休服务交叉管理。县委老干局负责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督办落实;副县级以下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的管理归口于县人事和社会保障局退管所;原单位直接负责本单位退休干部退休费、医疗费的兑现落实。2007年以来,组织部明确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归属老干部局业务范畴,其管理对象由对离休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向退休干部党员进行了拓展。教育体育局负责所有涉老群团的活动组织、管理。涉老群团的文化活动则由县文化文物广电局负责组织协调。
三、老干部对服务管理的几种心态
通过与社区老同志们的深入接触,为实现对退休干部的心态的量化观测,我们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5份。呈现在老干部当中的几种心态浮出水面。
(一)渴求精细。通过调查,65份问卷中希望能够实现“县处级以上退休干部管理模式”的管理。希望组织、财政、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退休干部进行专门管理,节庆期间有专门机构进行探视、慰问;遇到实际困难有专门机构协调解决;希望更加经常地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渴求组织延续。75份调查问卷显示退休干部希望自己的管理被延续。这其中,有15份原科级领导问卷显示希望能够身体力行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管理工作;有31名党员同志希望以党组织的形式参与社区建设。他们自身愿意被组织服务管理,希望对看望次数、慰问标准等情况实现量化,进一步明晰管理方式、规范服务范畴,使每一位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都能够在组织关怀下安度晚年。
(三)退即平民化。16位问卷者认为退即平民。认为干部退休后就是普通老百姓,其学习、活动就是一位社区居民,无任何特殊之处,不希望被异化。自己能够接受组织的管理,能够虚心接受领导、邻里的意见建议,勤恳治家,安度晚年。
四、特殊老年人群的需求
(一)空巢老人,亟需情感慰藉。在此次调查的100人中,有35位属于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子女虽与自己居住于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膝下无后人照料的空巢老人。通过不完全统计,居住在社区的此类退休老人超过200人。这些老人亟需获得他人的关爱,需要身边的人为他们排遣孤独、缓解苦闷。
(二)失能老人,亟需生活得到专门照顾。通过调查,社区现有失能老人118人,其中:失能老人57人,部分失能老人61人(衡量指标为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洗澡、室内走动六项,被调查者对任何一项回答“做不了”的被定义为“完全失能”,全部都能做但是“有困难,需要人帮助”的定义为“部分失能”)。目前,这些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进行日常照料,另一部分自筹资金聘请护理人员进行照料。“照料”粗放,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且成为了家庭社区单元的严重负担。
五、社区资源的微观分析及利用
(一)人力资源是社区资源的核心。通过调查,在社区活跃着一群有自愿参与意愿、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为老服务队伍。在“四就近”活动中,依托社区党支部,成立了32个党员服务小组,组建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联系人”队伍。他们在及时了解身边退休老干部的家庭、身体、思想、生活情况下,向组织传递他们的各种诉求;维持家庭和睦、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带领身边的老同志进行日常学习、组织文娱活动、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心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带动,已经有近百名退休干部开始触及并走上了自觉为老服务的道路,这支不断壮大的队伍成为了现有社区资源的核心。
(二)物质条件是社区资源的重点。社区当前所拥有的社区办公场所、文化场所、图书馆、医疗设施和社区内的商业、家政服务机构是社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社区的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学习、活动;利用社区的医疗机构及时、便捷的为老干部提供健康保障;利用家政服务机构,为老干部日常生活提供帮助;通过发放“老干部联心卡”将各类商业、家政服务电话进行公示,让更多的社会单元为老服务。
(三)组织保障是社区资源的灵魂。坚强的组织保障是社区资源的支柱。党支部作用无可替代。党组织对那些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和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主动关心,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社会群团作用十分重要。通过社区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开展送服务上门、送温情入户工作,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方便。卫生、文宣等专业组织作用分外明显。医疗服务组织为离退休干部进行疾病防治,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夕阳红演艺队伍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带领更多的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营造了健康、快乐的社会环境。
六、对加强社区老年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民政部强调要加强“十一五”中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并将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第二,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建设,一是社区的日间照料,二是社区的上门服务,三是加强机构建设。而在执行过程中,涉老项目的具体操作由民政部门负责,其主要服务管理人群为除离退休干部在内的社会老人。由老干部工作系统所要求修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均没有实质性的项目、资金支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干部与其他的社会老人生活在同一片社区,建议成立专门的涉老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将老干局、老龄委、退管所及部分民政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分设相关科室,确保涉老事宜的办理更加方便,涉老群体的资源得到整合共享。
(二)组建专业队伍、加强重点看护。随着为老服务的探索的逐步深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但是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的服务管理依然是“盲区”。建议在社区对身体健康且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实行社会经营性养老;对失智、失能老人政府实行保障性养老。在社区对涉老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进行战略化培养、专业化培训,并实行专业化考核,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同时在社区打造心里疏导团队,解决老年人所遇到的心里障碍、引导他们理性养老;打造健康指导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养生等方面的专业咨询,让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实现科学救治;打造医疗护理团队,让身心有病的老年人能得到及时诊治,让失能、失智等重点人群得到精细化照料,使发展的社会成果得到共享。
(三)推进互助养老、实现人人受益。通过详细了解,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过半人处于儿女经常不在身边,他们处于身体状况差,社交圈子小,而备感失落和无聊的生活状态,渴望走出狭小的居住空间,与老朋友交流,更希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空间。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注重养老观念的逐步提高,刚刚退休的老同志大多数人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将这一部分人中自愿为周边老年人服务的热情发挥出来,与那些身有疾病、心有沉疴的老同志结对,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健康养老提供方便,逐步形成互助养老的层级养老模式,从而实现人人受益的梯次养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