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调查研究

关于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2-03-19 15:24大小:

根据陕老干通字[2011]6号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安排部署,按照检查调研内容,对干休所编制情况、改造建设、服务管理、学习活动等方面工作进行认真检查, 对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了做好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的一些初步的意见建议。

一、安康市第一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干休所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安康市第一干休所(原安康地区干休所,下同)隶属于市委老干局管理的县级事业单位,1999年7月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内设办公室,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名,其中:所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工勤人员2名。目前,干休所实有8人,干部4人,工勤人员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高中文化2人,40岁以下2人,41至50岁3人,51岁至60岁3人,平均年龄48岁。干部职工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1人患冠心病,1人患脑血栓,1人患痛风。

(二)干休所离休干部及遗属情况。安康市第一干休所共有离退休干部及遗属(含二干所到一干所的老干部)35人,其中老干部14人,年龄最大94岁,最小年龄82岁,平均年龄86岁,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1人,享受副厅级政治生活待遇3人,县级及以下待遇14人,退休干部6人,老干部遗属15人,平均年龄74岁。

(三)干休所工程建设情况。安康市第一干休所建于1972年,占地12.3亩,14幢平房,建筑面积为3500多平方米。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经过30多年的风雨冲刷,多处房屋出现渗漏、裂缝、地基下沉,14幢房屋经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房,急需改造重建。市委老干局经调查研究,总结和吸取外地市干休所投资建设经验,科学决策,提出通过产权置换,盘活现有资产的方式,对干休所开发建设,改造方案经反复论证,在广泛征求住所离退休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经省委老干局同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干休所开发建设。建设楼房5栋,2万多平方米,工程总投资(含环境、绿化工程)1000多万元,老干部、遗属、职工按成本价购房并享受房改优惠政策,其余住房按市场价对外出售,销售利润除支付工程费用外,节约资金用于新建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老干部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干休所管理模式及管理情况。干休所现行的服务管理模式是市经济条件形成的,随着干休所小区建成后,干休所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行政化管理转变为行政化管理与社会化管理并存的管理方式,干休所负责组织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党组织建设、开展文体活动、看病就医、生活丧事处理等服务管理工作。物业公司负责小区安全保卫、环境绿化、公共卫生、建筑设施维修养护等服务职能。

二、立足服务,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主要做法

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使他们安度晚年、颐养天年,是干休所应尽责任。近年来,干休所本着工作上求实、服务上求优、管理上求细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老干部工作,积极维护了全市和谐稳定大局。

(一)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保持离退休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按照中组发[2008]10号、陕发[2008]11号和安办发[2008]36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和谐安康大局,设身处地地帮助离退休老同志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顾虑,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一是重视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知识答题等各种行之有效活动,对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不能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干部,采取送学上门、送资料上门等形式,帮助有实际困难的老干部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离退休干部自觉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二是狠抓制度落实。认真落实阅读文件、参加重大活动、走访慰问、参观考察等制度。就近就地组织离退休干部视察安康城市建设博物馆、江北工业园区和亲水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使老干部亲身感受安康的发展变化。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积极筹措资金4000多元,建立老干部活动室,购置了棋牌桌、象棋桌等活动器材和活动用品,保证离退休老干部文体活动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五好” 支部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水平。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和退休干部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不断完善组织设置,落实工作职责,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局评为全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是完善各项制度。按照“班子健全、组织覆盖、制度完善、活动经常”的原则,结合我所实际,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的学习、教育、管理、联系等制度,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党支部凝聚力明显增强。二是开展各项活动。组织举办了麻将、象棋、扑克等竞赛活动,丰富了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青海玉树地震、安康“7.18”特大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主动捐款5600多元,奉献爱心,支援灾区建设,这些举动,显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老党员的高尚品格。三是做好帮扶工作。建立了老干部生病必访,生日必访,有困难必访,有矛盾必访的“四必访”制度,积极开展与困难离退休干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和定期走访慰问活动,每年重阳节、春节期间慰问离退休干部及帮扶对象开支1万多元,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

(三)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狠抓服务管理,努力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服务。干休所围绕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在深化服务上下功夫,积极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服务。一是落实包户责任。针对老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的特点,建立“一对一”包户责任制,定期与不定期上门走访,及时了解老干部的思想动态、身体状况以及生活情况,帮助老同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对有特殊困难家庭更是重点服务,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车辆随叫随到,全天候为老干部提供服务,赢得老干部赞誉。二是重视信访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上访重点对象确定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工作。三是照顾好遗属生活。按照安组字[2010]157号文件精神,克服无预算资金的困难,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3000多元,为5名无工作老干部遗属提高了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老干部政策得到很好落实。

(四)依托主题活动,不断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服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比学习、比业务、比技能”大比赛主题活动,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服务管理能力。一是抓学习。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购买了《七个“怎么看”》、《老干部工作知识问答》等理论书籍,扎实开展学习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知识竞赛活动,使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了党的理论和掌握老干部工作政策,政策运用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增强。二是抓锻炼。积极开展“构建和谐老干部之家,开创老干工作新篇”为主要内容的演讲比赛、公文写作和计算机操作比赛,树立和展示了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大比赛”活动,被省委老干局评为先进单位。三是抓调研。围绕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家政服务需求的问题、干休所与社区融合的切入点的问题,积极进行调研,完成了《关于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做好“双高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报告,积极探索做好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三、新时期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干休所小区的建成,干休所传统服务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需要,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难度加大。干休所离退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丧偶、独居、空巢家庭6人,占住所离退休干部的30%,生活不能自理7人,占住所离退休干部35%,精神关怀、生活照顾越来越依赖干休所,干休所服务管理任务更加艰巨。

(二)人员日渐复杂。干休所小区共168户516人,老干部、老干部遗属、老干部子女、退休干部和职工52户124人,分别占小区住户31%和24%,外单位购房户113户392人,分别占小区住户的67%和76%,服务对象越来越复杂,就出现了既要服务于老干部,还要服务于住所人员;既要满足老干部的特殊需要,又要满足其他人员的一般需求矛盾。

(三)硬件设施较差。通过产权置换,老干部居住条件环境得以改善,但由于经费紧张,干休所老干部阅文室、活动室条件简陋,设施设备较差,干休所车辆严重老化,超期服役,不能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和看病就医需要。

(四)服务有待增强。干休所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受观念滞后、对前途担忧,部分管理人员存在“守摊子、熬日子”的懒惰思想,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对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

(五)发展空间不大。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夕阳工程”,在老干部工作中处于次要位置,干休所虽然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目前体制不会出现变动,但从长远来说,随着住所老干部的逐年减少,势必对干休所体制产生影响,干休所人员面临生存与轮岗压力。

四、做好干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合并市一、二干休所机构。目前,安康市一、二干休所有离休老干部20人,退休干部11人,老干部遗属26人,为整合资源,按照服务人员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原则,撤销原市一、二干休所,设立安康市干休所,正县级规格,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编制10名,设正副所长各1名;内设办公室、待遇科,负责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编制从原一、二干休所16名编制中调整。剩余的6名人员编制调整到老年大学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二)转变服务职能,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从现行的行政化管理与社会化管理并存的管理服务模式和离休干部逐步减少,退休干部数量不断增加的实际出发,把工作重心从做好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逐步转移到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上来,专门负责落实老干局系统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为他们参加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转变服务模式,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根据老同志整体进入“双高期”的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家庭、单位、社区相结合的离退休干部养老、医疗、帮扶等服务体系,使老同志需有所应,困有所助,急有所救。一是通过宣传引导,与老同志子女加强沟通和交流等形式,让子女们更多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理解老人的身心需求,引导和鼓励老同志子女与父母多联系、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孝敬长辈的责任,发挥不可替代的亲情作用。二是要加强与社区、物业公司、家政公司的联系,尽可能利用社区资源为离退休干部服务,鼓励离退休干部主动融入到社区接受家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把结对帮扶作为目标考核、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评先评优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坚持走访慰问制度,把走访慰问与送学、送资料结合起来,与了解老同志所需、所想和做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要给予特殊的关心照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同志的关怀和温暖。四是积极开展“五好”支部创建和“四好”党员争创活动,不断完善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学习活动载体,探索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模式,不断满足“双高期”老党员的学习和精神文化生活。

              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