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老干部作用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离退休干部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是建设美好安康,推进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干部工作部门高度重视老干部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老年社团组织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组织引导,按照“服务中心、尊重意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原则,竭力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安康市有离退休干部4.6人,其中离休干部625人,离退休干部党员1.9万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8个、党支部228个。现有各类市级老年社会12个,会(成)员 2.4 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着4万多离退休干部和社会老年人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全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人数占总人数的60%,有的从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办领办经济实体,有的从事科技推广、调查研究、著书立说,有的开展老干部关心教育下一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参与双创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安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我们坚持把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同市上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纠正少数地方和部门视发挥作用工作为软任务的认识,量化目标任务,纳入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做到有部署,有检查,规定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不力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针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无统一管理,发挥作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市委老干局在2008年建立了与老年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听取社团工作汇报,已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协调社团经费和办公场所,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2、明确工作思路。针对离休干部高龄多病,人数逐步减少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发挥作用的主体上,注意向退休干部转移;在发挥作用的领域上,注意向社会领域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转移;在发挥作用的组织上,注意向依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年社团的力量转移,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环境,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
3、搭建各类平台。我们坚持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和老干部工作整体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推进,因地制宜设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离退休干部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强组织引导,支持组建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吸纳离退休干部参加,鼓励老年社团广泛开展各类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目前,我市已成立有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区促进会、关工委、老年书画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基金会等老年社团10余个。市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协会下设教育卫生、农业、经济等10个专业委员会,先后吸纳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会员1800多人,占市属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0%以上。同时,在全市10县(区)成立了老科协组织,发展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会员3000多人。
4、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广大离退休干部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为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营造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我们定期举办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探讨发挥作用工作的新做法、新思路,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10年,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局对全市17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0名先进离退休干部进行表彰,今年市委老干局、市关工委召开表彰大会,对紫阳县关工委等14个关心下一代老有所为先进集体,3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白河县老干局第九老干支部分别被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授予全国、全省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宁陕县退休干部吴永荣、岚皋县退休干部谢克章、市委办退休干部曹建堂等一批老干部被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们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和老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老干部学先进、比先进的热潮。
(二)工作成效
1、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我们组织离退休干部到汉阴、平利、汉滨区等乡镇、村组开展卫生、科技、教育三下乡活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3000多人次,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耐心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农民免费义诊5000多人次,2万多农民群众观看了文艺节目。组织老年科技工作者培育发展科技示范基地,在全市建立示范基地40个,涵盖优质粮油,畜牧、林果、蚕桑、药材、蔬菜、水产、茶叶、食用菌、富硒食品等产业,通过建立汉滨区屈家河鹌鹑养殖基地、赢湖镇洞桥村优质水果示范基地、阳晨养猪基地、石泉谭家湾蚕桑基地、紫阳富硒食品开发基地、镇坪药材示范基地、平利女娲茶叶示范基地、旬阳狮头柑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林业专家刘邦杰被安康生物柴油厂聘为技术顾问,原市畜牧中心老专家李锡章被安康阳晨养猪场聘为技术顾问。市老科协会员、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朱平风退休后在汉滨区赢湖镇创办了亚热带名优水果试验示范园,多年来无偿为农民提供杨梅等名优果树苗近10万元,被誉为陕南亚热带水果的奠基人,《陕西日报》、《金秋》和《安康日报》对她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镇坪县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魔芋、洋芋、玉米三间套种试验,解决了魔芋种植和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魔芋遮光和魔芋病害三个技术难题。
2、扶贫济困,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我们组织市老促会的一批离退休干部开展调查研究,争取社会各方面对老区建设的重视支持。近年来,共争取老区建设专项资金1.1亿元,建立安康牛蹄岭战斗纪念碑等11处革命遗址,建设乡村公路266公里、便民桥249座、农村饮水工程31处、中小学和危房改造259所,资助中、大贫困生完成学业171名,直接惠及39万老区人民。组织离退休干部编辑出版了《革命老区》、《陕南红色歌谣》等一批资政育人的好教材,在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安康6个老区县申报了6所小学援建项目,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原市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王兴堂等3人,石泉、旬阳等县老促会受到全国表彰。市老龄基金会每年开展对80周岁以上离休干部、敬老院老人进行慰问,配合市残联开展残疾老年人复明工程,惠及6县区100多人。原市人大主任段吾勇退休后担任市慈善协会会长,发展会员2800人,建立乡镇慈善工作站100多个,累计募集各类慈善项目资金近8000万元,开展助学、助医、助残,为城乡困难群众做了许多的善事、好事和实事。“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募集130多万元善款寄往灾区。
3、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近几年,我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组织引导老同志为安康突破发展出实招、献良策,老干部深入实际,撰写调研报告243篇,提出意见建议600多条,不少报告和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批调研成果已经转化,直接服务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还创办了“安康老年科技沙龙”,从2010年6月起,每季度举办一期,围绕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征集论题,如低碳经济知识及运用、安康经济发展方向等,“科技沙龙”已成为我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年科技工作者科普宣传的窗口,开展学术交流和向政府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推荐10老干部担任市双创义务监督员,每年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视察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和双创工作,老干部为安康创建全国卫生园林城市献智出力,退休干部刘在汉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创工作优秀市民。原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邹服生在武汉探亲期间,深入当地学校调研,为中小学生作文出谋划策,为全国“楚才作文”竞赛撰写了50多则作文题,在当地媒体引起强烈反响,普遍受到赞誉,他在武汉期间又深入社区调研撰写出4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已被《中国报告文学》刊用。他与水电老专家海子久、曾茂祥合写的长约四万字的《永世长流—对汉江中上游水源地调研与感悟》在《中国报告文学》发表,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保护汉江河》的倡议,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林业高级工程师刘邦杰倾力推荐新的野生食用油料作物《猫屎瓜的开发与利用》,市科技局同意由市农科所立项进行开发。医药老专家胡卿发多次上书市政府就做好富硒食品、中药材的开发提出建议,已被相关部门采纳。
4、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老干部报告团开展“亲历安康 口述历史”党史教育活动,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兴堂为安康800名师生和共青团干部作了首场报告。原市人大副主任王安信同志退休后担任市关工委主任,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全市建立关教工作组织3057个,有11999名离退休干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帮扶失足青少年、 “网吧监督员、校外辅导员、科技辅导员、创办家长学校、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形式,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6名老干部受到中国关工委表彰,18个先进集体,31名先进个人受到省关工委表彰。原平利县副县长廖献德同志1998年退休以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收集的大量资料,编写了20余万字的讲稿,为机关干部、驻军战士、平利县城区、乡镇等中小学师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汉阴县离休干部党支部,多年来组织20多名老干部为城乡47所中小学做革命传统报告300多场次,撰写讲稿100多篇60余万字,受教育达30多万人次。
5、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市离退休干部共出版专著 40 部,在市内外报刊发表文章 692 篇,编写教材19部,有老干部巫其祥的《秦巴发展论》,胡元龙的《人生指南》、邹服生的儿童话剧《圆梦》、马兆应的《中小学作文精品选》、《教师获奖了论文集》、刘勇先的《刘家峡电站诗歌选集》胡卿发的《反哺》等。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刘友弟举办个人书画展,创作187幅书法作品为建党90周年献礼。市委老干局组织编撰出版了《桑榆叙事》和《桑榆情怀》,以离退休老同志为创作主体,收录了100篇文章共80多万字,目前,正在准备编印桑榆系列丛书之三。2010年,我们组织60余人的老干部代表团参加了全省首届离退休干部健身运动展示会,共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佳绩,安康代表团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的荣誉;在今年陕西省首届离退休干部艺术节上,我市选送的汉剧经典剧目《五台会兄》获得戏曲演唱会金奖、紫阳民歌《彩色汉江》获得艺术节闭幕式文艺展演金奖,选送的17幅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中有9幅作品获得一等奖,4幅作品获得二等奖,4幅作品获得三等奖,我市代表团获得优秀组织奖。
二、老年社会组织建设情况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陕办发〔2009〕17号)下发后,我市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一是为适应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需要,对全市老年社会组织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安康市老年社团组织发展状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结合实际,研究贯彻意见,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办发(2010)13号)。三是建立各级老干局与老年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办法,我们定期召开老年社会组织联席会议,通报老干部工作情况,听取社团汇报,加强对各老年社团组织的检查指导力度,老年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四是加强社团领导班子建设,均由德高望重的厅级、处级老领导担任法人代表,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网络健全、活动丰富、活力增强。多数老年社会组织有固定学习活动场所,老年社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地方和单位领导对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认识不够,工作不力,认为老干部工作只要“两费”解决好了,其他都是小事,无足轻重;二是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不浓,在经费、体制、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制约因素;三是发挥作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离退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和自身能力素质上的差别导致发挥作用的愿望和结果存在差距。老干部发挥作用领域不广,多集中在政治领域,在发挥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四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部分离退休干部处于“双高期”,加之居住分散,支部缺少活动经费,也是制约老干部党支部运转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对策和建议
(一)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有关老干部政策规定,确保离退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落到实处,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老年社团组织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对象众多、职能丰富、针对性强等特点,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按照中省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与老年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系和沟通,在社团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关心支持,注重依托老年社团积极拓宽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途径。
(三)抓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坚强堡垒。要抓好组织建设,把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公道正派、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党员选任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定期开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争创“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三好”离退休干部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对发挥作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表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举办老干部发挥作用成果展、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等形式,交流工作经验,展示老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扎实做好老年大学工作。以各级老年大学为阵地,规范办学,使老干部活到老,学到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发挥作用的能力和水平。
(六)注重形成工作合力。市委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把发挥作用工作列入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县区老干局的考核;各种老年社团要发挥主体作用,鼓励支持老同志发挥优势和作用;组织、人社、财政、宣传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和支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