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安康政务会主席的地方名士张紫樵满怀爱国激情,在各种场合宣传抗日救国,口诛笔伐日寇暴行,组织支前活动,援助流亡学生,赈济受难灾民。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张紫樵“抗日五级龙虎勋章”,表彰他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
宣传抗日,组织支前活动
当时,张紫樵还兼任华洋救灾会安康区支会会长,他同商会会长汪更生一道,协力筹集资金钱粮,组织数万民工转运军需物资,抢修国防工程。1938年5月16日,援华抗日的苏联空军志愿队6架飞机因燃料用尽而迫降于安康东坝机场。东坝机场是规模很小的简易机场,仅有两条直线跑道,飞机降落时其中3架陷人道旁稻田之中。张紫樵闻讯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民工抢修便道,用绳拉人扛等原始办法将3架飞机逐一拉上机场,加油后6架飞机才又平安起飞直达武汉。事后,张紫樵又联络汪更生等知名商号,劝捐银币万余,重新整修扩建了东坝机场。东坝机场以及当年的五里机场,适应了抗战需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呕心沥血,救助流亡师生
张紫樵对以兴安师范、安康中学为中心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予以满腔热情地支持,撰写了大量文字诗词,对学生运动予以支援。1938年4月初,教育部收容了华北沧陷区流亡学生一千多人,辗转千里,历尽艰辛,从西安迁来安康。面对这些从日冠铁蹄下营救出来的莘莘学子,张紫樵出于民族大义,组织安康商学各界全力以赴作好接待工作,并亲自和带队老师、教育部图书馆馆长周之裳接洽,将师生安置在新城兴安师范校内。张紫樵带头解囊资助、捐赠书籍,购置急需的生活用品及教材教具。流亡师生在陕南安康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情绪很快安定并开学上课。安康主动接纳沦陷区流亡师生,得到省政府认可,正式编为国立陕西中学第一队,校址设于安康。流亡学生在行进安康途中,遭日寇飞机轰炸堵截,其中一学生腿部负重伤。到安第一天,张紫樵便将这位学生直接抬回自己家中,请来名医诊治,包揽了全部费用。两个多月中,张紫樵命家人日夜护理负伤学生于床前,视为抗日英雄。张的夫人及儿媳奉汤送药,照顾无微不至,直至康复返校。这批学生在安康一年多,1939年秋季又全数平安迁往四川。
安置灾民,激励抗日斗志
1940年9月3日,日寇以36架重型轰炸机反复几次对安康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安康山城顷刻被毁,房屋倒塌,火光四起,树上墙上沾满了飞溅的肢体,惨不忍睹。张紫樵不顾自己家大门被炸,房脊起火,强忍怒火,扶杖沿街察看灾情,抢救瓦砾下幸存的百姓。连日辛劳,亲友苦劝张紫樵去乡村避祸远离疫情。他答道:“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唯有团结抗日,安能苟活偷生”,执意不从,继续顽强地奔波于抗灾第一线,掩埋尸体,救治伤者,喷药消毒,搭建灾棚、组织重建家园,直到市面基本恢复正常,才喘了口气。
恨凝笔端,怒斥日寇暴行
抗战期间,烽烟四起,前方战事时刻牵动张紫樵的心弦。随着抗战步步推进,张紫樵以笔作枪,以诗明志,一次次奋笔疾书,直指日寇暴行。日寇轰炸安康后,张紫樵曾以白话小诗抒发悲愤心情。诗中写到:“宁静桑梓地,俄倾风云变。
倭寇气焰嚣,敌机遮云天。毒弹投掷急,山城笼硝烟。民舍尽废墟,断壁残孑然。故友成新鬼,生灵遭涂炭。最叹瓦砾旁,扶尸哭声惨。血流赤汉水,暴虐震巴山。目睹民族恨,怒发上冲冠。吟罢愤难平,扶案泪潸然。欲图国耻事,投笔掷利剑”。在后来举行的追悼死难官兵大会上,张紫樵在挽帐上书十个大字:“朔风催劲草;碧血埋健儿”。又为前防归来的抗日战士赠锦旗一面,亲笔题字:“民不能忘”。1942年前后,张紫樵书楹联难以计数,这里试举三例。其一:“四面夹攻踏平三岛,五年抗战复兴中华。”其二:“近卫内阁倒塌敌势已见穷蹙;远东战争爆发倭寇定兆灭亡。”其三:“民主大同盟歼灭侵略祸首;国家跻平等讴歌战胜年华。”充分表达了作者抗战必胜的信念。(作者系原市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