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访谈
编者按:60年前,著名作家魏巍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毛泽东主席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而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位作家魏巍采访过的“最可爱的人”,他就是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鲁继臣老人。下面,就让我们把镜头转向60年前,与鲁老一起回顾那段难忘的岁月。
九旬抗战老兵,穿上战袍依旧英姿飒爽
文 摄影/孙妙鸿 邓发平 刘贵棠
七月的安康,艳阳似火,行走在路上,热浪扑面。
当记者按照预约来到旬阳县神河镇的鲁老家里时,他早已将保存多年的参军纪念品整理完毕。纪念品中,最令鲁老怀念的是那个印有“最可爱的人”的茶缸,和那件既能当雨衣、又能当帐篷、还能避寒的衣服。见记者到来,鲁老忙穿上那件“战袍”。记者看到,年过九旬的鲁老,穿上“战袍”依旧英姿飒爽,深邃而又略显浑浊的双目,注视前方的样子,依旧那样有力而又敏锐,放佛又回到了久别的沙场。
家庭出生贫寒的鲁继臣,18岁那年,就被国民党拉了壮丁充兵源。入伍后,先后在广元打洞子、建纺织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广元市到新疆边境维稳。解放前夕,被编入解放军第三军,参加修兰州到天水的公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次日,美国宣布进行武装干涉。9月15日,美军由仁川登陆朝鲜,随后与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犯,直扑中朝界河鸭绿江。与此同时,美国飞机频繁入侵中国领空,对东北边境城市、乡村进行狂轰滥炸。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同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作出决策: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和3个炮兵师共26万人,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条件下,分别从安东等地,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作为入朝参战部队的一员,鲁继臣被编入67军199师入朝参战。到朝鲜后,鲁老参加的第一个战役就是桥子山战役。当时美国从南边打,苏联从北边打。他们过江进入朝鲜后参加第三次战役,采用的是苏式装备,战斗地区在三八线以北的桥子山。部队把大米炒熟做成炒面,一人一袋,外加一人一铝壶啤酒,饿了吃把炒面,渴了喝一口啤酒。每个人都在军装上缝一个写有姓名、家庭住址的布条,以便伤亡时辨认,布条万不得已不得打开。上战线时,敌人很快用三个师包围了他们,为了突围,部队临时改变编制,将三三制改成四四制,一个连由120人增至200人,给美军以错觉,并运用机动、灵活、穿插包围的方式,很快就扭转了局势,敌人来两个连都打不过他们一个连。就这样,桥子山战役很快以胜利告捷。
桥子山战役胜利后,部队采取换防,鲁老他们驻军上甘岭左侧。期间,敌人增加了侦查力度,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隐蔽在深山树林里。可敌军也不甘示弱,他们用直升机悬挂着火的汽油桶,一路走过后,地面的情况就了如指掌,随之就是炸弹袭击。这种毁灭性的打击,造成我方伤亡严重,于是,部队大量修建防空洞,同时给每个连配一个朝鲜人进行喊话,八至九人一个小组,每晚出去抓敌人审问敌人行动,每抓一个人敌人活口都要立功。鲁老回忆说:“我和战友发现一个敌人后,我一头扑上去,将敌人枪夺了下来,战友随手将一块毛巾塞到敌人嘴里,就把敌人拉回来了。”
桥子山战役没过多久,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鲁老说:“敌人先是用飞机撒传单,传单像雪花一样飘下来,写的是让中国人投降,威胁中国。英美以空中优势打中国,战场上到处都是飞机、坦克残核。除了硬打之外,敌人还使用细菌战,用飞机降落在阵地,释放携带细菌的老鼠。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用尽手段对付人民军和志愿军。为了顺利战斗,部队给参战人员都发了防毒镜子和防毒面具,起到了防毒作用。”
令鲁老记忆犹新的是,上甘岭上面有一个志愿军观察哨,敌人打了两年都没有打下来。1952年夏天的一天,敌人又来偷袭,当时驻守战士王成子弹打完后,呼叫报话机“向我开炮”,连敌人一起打。紧急关头,部队忍疼开动几十门炮,敌人当场全部消灭,王成也随之牺牲。这一战后,极大地刺激了敌人,敌人用两个师包围了鲁老他们一个师,并将战场上的三门炮抢走了两门。后来,连长李根琐指挥战斗,鲁继臣从炮排调到连里当司务长与连长一起战斗,连长让电话通知指挥前沿阻击,被敌人发现,敌人立即机枪扫射,弹片打入连长的胸部,连长当场牺牲。鲁老临时指挥战斗,立即带领担架班、炊事班等人,冒着枪林弹雨奋力顽抗,不仅抢回来了两门炮,还俘虏了全部敌人,收缴了两门机枪。鲁老还因此立了三等功,两个班长立了二等功。
当时,为了配合志愿军战斗,每个连配一个朝鲜人进行喊话,教连络员一些简单常用的朝鲜语。鲁老回忆,他所在的连每天晚上去抓敌人。有一次他和战友抓一个敌人,他们破门而入,看准了一头扑上去,一人夺枪,一人用手巾捂嘴,然后后边两人上去把敌人拉回来。他说,稍有不慎就为被敌人发现,用机枪扫射,每个人都要想办法隐藏,一律不准抽烟、烧火做饭,做饭要选在非常隐蔽的地方,地上挖很深的坑安上行军锅。一旦发现敌人的飞机,大炮都来了,战斗时分三线、四线,前方一线失守,二线递补,一线和二线相距五十至六十米,称为后备队。连队里配有喊话机,旧式的苏联造,用干电池,一个班发一个喊话机,足有二三十斤重,主要用于联络,只有在打仗时用,平时不用。
鲁老讲述,当时重炮营第三连二排一班,先是一班12人,后来增加到20人,班里的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调整人。他们有一个手推车队,随时增递人员,三轮车上有一个铁桶,专门搬运粮食、弹药。为了预防敌人飞机扫射,减少人员伤亡,52年开始打防空洞,在洞子一半放大炮,炮弹50斤一枚,是苏军大炮要四个人协作,而且声音很大。当时,敌机有侦察机,飞的高,拍摄工事,飞临阵地照相,回去后,对拍摄的胶卷进行成像。一发现炮弹阵地,就派轰炸机来轰炸。炮群至少九门,为了打击敌人的侦察机,志愿军使用的是苏联提供的喀秋莎(苏联的语言,中国叫导弹式炮弹),下面是汽车,上面搭了轻型的铁轨,用电纽发射,电纽一按,十几发一起出去。为了灵活作战,还配发的有冲铁枪、手枪等武器,短小,轻便用于短距离打仗,冲击,杀伤,还能防止敌人突击。
志愿军在朝三年,既要扶持朝鲜生产生活和房屋建设,还要给朝鲜残余部队发放物资。在那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支援前线,全国人民都在用血汗支持朝鲜战争。鲁老记得,河南常香玉捐助了一架米格式战斗机,上面喷了常香玉几个大字,飞机接来后专门飞到上空,让连部照相宣传,教育战士、鼓舞人心,部队首长不定时给战士开会讲常香玉的事迹,鼓舞士气。
那段依然清晰的战争往事,勾起了鲁老有些华年如水的惆怅。他说,当时没有纸笔,根本没有通信的条件,就是写了也没有人给邮寄,今天活着,明天还不知道死活,一天伤亡四五十人,彭德怀司令员、肖华是政委,命令采取各种办法进攻,把敌人打的昏头转向。临走时到处都是坟墓,掩埋着志愿军战士。他说在那时,越是年节越紧张,敌人越是疯狂的扰乱,天天如此。为防止敌人乘节日突袭,部队首长发通令要防守,过年和平时一样,不准休息,不能放松警惕。每年国内都要派出慰问团演出,经常了解战事和英雄人物,排练成对口相声、快板、表演唱等方式进行宣传,没有舞台就把村里的树砍掉、炸掉、炸倒,弄个场子演出,为了保护慰问团的安全,周围还要布置高射炮防守。
他说,一次遭到敌人包围后,打退了敌人,敌人又包围了炮兵连,炮营四门炮编成四个连,指导员打回电话,让他负责组织把架班、炊事班,向敌人扔手榴弹和石头,像雨点,经过激烈战斗,夺回了两门大炮,这些事迹被文艺演出队采集成稿子,在战地报刊上发表,并排成节目在二线进行演出。
而令鲁老记忆优新的是,当年,以魏巍为首的采访团、慰问团到朝鲜前线,专门来到鲁老所在的班,与战士同吃同睡、促膝交谈。采访中,有人提出要到一线去采访战士,首长考虑到采访安全,安排专人组成伪装部队,潜入阵地二道防线,为采访保驾护航。采访结束后,采风团将鲁老所在的班英雄事迹变成小快板,在部队里巡回演出。
1953年8月板门店谈判启动后,战事才稍微松懈,战士可以随便出来走动,部队也陆续撤回。
回国后,年近30岁鲁继臣戎马十多年,思家心切,执意要回安康,被安排到金寨当会计。1961年上半年任神河区武装部长,一直到1973年辞去武装部长,1982年从神河区退休。退休后,鲁老回到家乡,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生活。
谈起这一生,鲁老感慨地说:“能为保家卫国奉献青春,是我一生的荣耀,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