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再现了总书记从知青到党支部书记的成长历程。梁家河的七年,是艰苦的七年,也是成长成熟的七年,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七年的岁月,见证了他意志的磨练和信念的树立,不仅学习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与老百姓一起艰苦奋斗,踏出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
我们与习近平总书记是同时代的同龄人,同样曾生活在文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同样经历了因父辈遭遇不公正待遇而受到的牵连,同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同样感受过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总书记以他那勤奋、坚韧和执着,刻苦学习,求真务实,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格,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梁家河是一个载着总书记起航的地方,个人的成长轨迹,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命题,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总书记人生轨迹。离开北京到延安,箱子里装的大都是书;知青的炕头上油灯下是他常年夜读的地方;放羊的山坡上,做饭的灶台边都有他读书的身影;甚至不惜跑三十里山路去借一本书来读。如果说书籍是总书记获取知识的来源,那么七年的知青岁月则是他成长的力量源泉。
七年里,总书记从不会干农活,到熟练掌握各项生产技能,再到率领乡亲们战天斗地,脱贫致富,先后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修建了沼气池,粮食自给自足。这七年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那就是立根群众造福群众。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陕北高原就是总书记的根。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有多近,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就有多强。总书记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就是他在梁家河树立起来的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出发点。总书记两次回到梁家河,关心的都是老百姓的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的人民立场,使得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他不忘初心,练就的是对党的忠诚品格。
他牢记使命,练就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忠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