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传统艺术,是书者通过我手书我心,以物化形态在行笔中,对结体造型,书写线条,章法谋篇布局,使之书法产生气韵生动,完美融合,创作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美感作品,同时也包含广泛的综合性,知识性,及审美情趣、意境的开拓。
1.欣赏刘敏女士的作品,方知她自幼拜白河已故箸名书法家朱必达为师。最早从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蜀素帖》,欧阳询《九成宫》等帖入手,幼年时较好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特别她在用笔上,旷达历练,挥洒自如,“米字”味特浓,线条优美,点画之间,笔笔到位,师古不泥古,传承和创新,较好的把握结体法度,这是当今一个书家必须具备的素养。走传统路子,选喜爱的帖。康有为言:“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反之,形同陌路,背道而驰,笔用不妥,是永远写不出来的。正如刘敏女士谈到:晋代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充分体现了对用笔的重视“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她是这样领悟的,也是这样做的。因而她的用笔,潇酒而不飘逸,扎实而固本,疏密得当,措落有致,有纵横聚散之美,不能不说她掌握了《论书》的中三味。
2、由于刘敏在用笔上的娴熟,成就了她在书道上纵横驰骋,情结翰墨,功力与日俱增,熟读百帖,悟帖,背帖。并通过自身不断勤奋努力,勇猛精进,有一股子吃苦钻研劲,对字热爱近乎入迷状,同时大量阅读有关书法理论书籍,汲取营养,丰富和提升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路子是越走越宽。因而,欣赏她的书法,结体严谨,宽松有度,间架结构十分完美,厚重朴茂,金石味浓,视觉上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审美感,字里行间,彰显着一种男子气和阳刚之美,这不能不说与她常年临米芾《蜀素帖》影响。
3、一个卓有建树的书家,用笔,结体,章法,应视其为三大要素,也是核心,才能奠定和夯实艺术升华之基础。一般在行笔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一幅好的作品,不仅行笔好,结体美观,而且章法布局也不能小看,那怕是一枚印章的大小、一处落款位置,及预留文字空白处,虚实相间,都要恰到好处的布局完美,上下呼应,这点刘敏做到了。她每完成一幅作品,都是慎之有慎,态度严谨,细致入微的做法,让人十分钦佩。正如大师傅抱石所言:“中国艺术最基本源泉是书法,对书法没有相当认识与领悟,那么和中国一切艺术,可以说是绝了因缘”。这足以说明中国书法是何等的神圣,弥足的珍贵。那么,要在书法艺术之路上有所长进及深厚造诣,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攀登之路。而刘敏在这艰难的道路上,几十年来苦苦求索;在自我完善中修正目标,视书法艺术:书为心画,书为心声,境由心造,日进其功,追求书法艺术达到自然境界之美。
近年来,刘敏的书法大有长进,得心应手,涉猎各体,小楷、榜书、长卷兼而有之,特别是自担任市书协副秘书长以来,又兼任了许多其它协会职务,忙里忙外,风风火火,异常活跃,人品更比书品高,深得大家好评。她常为各协会和会员们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积极参加各类大型公益慈善和义写活动,同时作品先后多次参省、市书展并入选书目。闲遐之余,也涉及国画山水花鸟等,她把笔力磨得更坚实了,求字求画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墨法和技法上有了新的突被,在意境开拓上,借笔势和笔形,纵横捭阖,跌宕起伏,行云流水,一呼百应,提升了艺术审美情趣和韵律,追求书法质的飞跃。
总之,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包罗万象,变化多端,一个人把字练好写好并不难,只要吃苦和坚持,功到自然成。但在书法艺术上有较高造诣,一定的建树,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世人所垂青,却是难乎其难。因此,学习和钻研书法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在理想和远景中,心中始终要有一盏灯,这盏希望之灯像梦一样,它将照耀着刘敏为之一辈子的奋斗。我想,作为同道之人,这条路很苦也很漫长,需要是一种坚持,一种守望,一种磨励,追寻一种高度,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当然,欣赏了刘敏许多书法作品,其中难免也有些许瑕疵,有待在今后书法探索中不断揣摸,领悟,提高,但我们深信:通过她长此以往的不懈努力,大胆探索,书艺定会取得更大进步,彼岸花开,必将成为安康汉水之畔一朵才女奇葩!
我们期待着。
(作者束宝荣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汉滨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