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老有 以学为先
陕西老年大学副校长 郑鑫利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我国离退休人员和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宗旨,是目前我国离退休老同志晚年幸福愉快的最高境界。
老有所养,是老同志对生活的总需求,也是老同志生活幸福的基础。“养”是一个大概念,它外延广阔,内涵丰富。马斯洛把人类的总需求归纳为四类,即:物质需求、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社会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老同志的物质、生理上的需求,是指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需要;而老同志的精神、社会上的需求,是指精神状态的适应、心理素质的平衡、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自我意识表现、自我形象展现、自我价值实现等等。
老有所医,是老同志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主要是指老同志有了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就社会上的老同志来说,主要是指看病就医的环境、条件以及参保的程度;就离退休人员来说,还要加上除统筹医疗医药费报销以外的就医条件、环境、服务等。
老有所教,是提升老同志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国《老年法》、《教育法》中规定了“老年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倡终身教育”等内容,确立了老年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十七大又进一步加以了阐述。本世纪初,国家六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使老年教育成为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抓好的行政职能工作,成为有组织、统一规划、涉及全民的社会化的国家政府行为。老有所教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近几年在全国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各级各类老年大学。
老有所学,是老同志充实、提高、完善自我,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是老同志满足兴趣、爱好,丰富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老有所学是通过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来完成的。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 校风是“进取、笃学、快乐、有为”。学风是“广泛参与,张扬个性,丰富人生,享受生活”。目标是把老年大学建成老同志的“博学校园”、“温馨家园”、“愉快乐园”。各级各类老年大学所开设的课目灵活多样、异彩纷呈,涉及到老同志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密切;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息息相关;与老同志的思想、心理、修养、家庭生活等紧密相连。再加上老年广播、电视、网络教育及各种社会活动的开展,使老有所学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泛,老同志爱学什么、想学什么、能学什么,几乎在老年大学都能找到。
老有所为,是老同志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形式,是老同志发挥特长、服务自我;展现才华、服务社会的继续工作热情的再现。老有所为是完全可能和万分必要的,从行为结构的生命周期看,按照雷氏理论,人的生命发展大致要经历发育期(20岁以下)、成长期(20—30岁)、成熟期(30—40岁)、老练期(40—60岁)、衰老期(60—75岁)五个阶段,而各阶段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不一样,总体上看,老练期高于成熟期,衰老期高于成长期,而在老练期和衰老期的交叉点,即60—65岁左右,人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之和最大。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大器晚成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老同志离退休后,生理心理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需求,表现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成就、理想等六方面。在生理上,要进一步解决好衣食住用行;在安全上,要解决好安全、保健、健康、长寿;在社交上,归随感增强,要求多参加集体生活,增大社交面;在自尊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和赞赏;在成就上,希望继续有所作为,达到实现自我之目的;在理想上,保持革命晚节,升华至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再奉献。从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上看,老同志在职时,大都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具有不同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有的甚至是一些行业的专家、学者、教授,有一生的知识、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可以继续服务社会。另外,老有所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老有所乐,是老同志晚年生活美满幸福的重要内容,是老同志生活的调味品。它是使老同志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重要条件,对老同志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幸福愉快地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是指老同志有玩乐的地方,有玩乐的伙伴,有玩乐的内容,玩得开心、玩得健康、玩得潇洒。
老同志的“养、医、教、学、乐、为”这“六个老有”,从提法上看,各有侧重,互不重复。但从实质上分析,这“六个老有”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外延上,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在内涵上,它们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笔者认为:在老同志的“六个老有”中,“养”是老同志幸福生活的基础;“医”是老同志健康长寿的保障;“教”是提升老同志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乐”是老同志晚年生活美满幸福的重要内容;“为”是老同志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形式。而“学”则是以上这“五个老有”能否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六个老有”中处于特殊地位。老同志如果抓住了“学”,就等于抓住了全部生活的真谛;抓住了“学”,其余“五个老有”必将有声有色,生活必能幸福美满,必能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一、“老有所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必由之路
“老有所养”不只是吃饱穿暖有钱花,而是要吃好穿好活得潇洒,重要的是要吃得科学、穿得科学、生活得科学。这就要求老同志要了自己、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掌握和运用各方面的常识和技能指导生活、实践生活,即科学养老。诸如怎样吃穿才能有益于健康,如何生活才能有利于长寿;居室怎样设计,居家如何安排;生活小事咋处理,邻里关系咋协调;各种新型家用设备咋操作等等。现代的家庭,子女忙于工作,老同志养老,大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这些每天都要重复进行的吃穿住用行及社交活动的日常琐事,都有一定的学问,不学习不知道就做不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做不好。这些日常琐事,那一件做不好,老同志养老也就不顺手、不顺心。
“老有所学”为老同志再就业创造了条件。老同志退休后大都身体健康,且经验丰富,是人生的第二个辉煌时期,一些有专长的老同志,诸如会计、律师、教师等,退休后很快就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为生活创造经济效益。而一些贫困地区、经济收入差、家庭负担重的老同志,对再工作创造经济效益,解决生活困难要求更加迫切。但往往却囿于知识面狭窄或者缺乏有关方面技能,很难称心如意。老同志很有必要针对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需要,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知识,多学会一些技能,适应环境、与时俱进,为其发挥作用、服务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老有所学”提高了老同志在家庭中的地位,给晚年生活的花朵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一些老同志,往往在家中帮子女料理家务、做饭、看孙子,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传统的养老形式。但就料理家务、做饭、看孙子来说,也有很多学问,诸如:如何统筹安排家务;如何科学地带好孙子,如何实施家教、开发孩子智力;如何科学地制定营养食谱,调剂好家常饭菜等等,都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据了解,陕西老年大学不少学员之所以专心致志地学写字、画画、电子琴、声乐、微机、英语等,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后能在家中辅导孙子辈。如老学员王冠英,用所学的英语和电子琴知识在家中教孙女,使家中充满了欢乐。孙女再也不嫌“奶奶什么都不懂”了。婆孙特亲,婆媳相和,为了让她教好孙女,儿子、儿媳妇下班争着做家务。王冠英逢人便讲“我现在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二、“老有所学”为“老有所医”提供了条件
“老有所医”不只是有病看病、统筹医疗、药费报销,它还应包括预防疾病、体育锻炼、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等。
预防疾病需要学习新知识。老同志易患老年病,诸如神经系统的脑出血、脑肿瘤、眩晕;循环系统的心肌梗塞、高心病;呼吸系统的气管炎、肺炎、老年肺气肿;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出血、食管癌;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减退症;其他如青光眼、白内障、骨折、痴呆等。这些常见老年病的出现,都是有前兆的,如果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能事半功倍。老同志要掌握一定的预防疾病的知识,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譬如:如何推迟衰老延长寿命;如何健脑;营养饮食调配有什么要求;如何做好体弱老同志生活的家庭护理;常见老年病的运动处方有那些等等。
体育锻炼需要学习新知识。老同志大都明白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很在意锻炼。但锻炼也不能盲目进行,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譬如:老同志锻炼应遵循那些原则;适合老同志锻炼的项目是那些;锻炼多长时间、锻炼到何种程度最为适宜等等,都是不能凭个人想象和人云亦云的。不了解有关锻炼的知识,盲目进行,往往容易出偏差。
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更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生理、心理保健是密切联系的,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老同志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有正常智力,认识问题不偏激,对事物有良好的记忆,处理事物较公正;有稳定情绪,既对事物敏感又不能忧心重重,患得患失,而是泰然处之,平静对待;有适度行为,做任何事情不反常、不惊慌失措、举止得当。而要达到生理心理都健康,不学习有关生理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是万万做不好的。另外,老同志自身的保养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譬如:如何养颜、黑发、固齿;如何协调好老年夫妻性生活等等。
三、“老有所学”是“老有所教”的基础
全国有1.4亿老同志,从理论上讲,这些老同志都是老年教育的对象,都应该进入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习,参与老年教育的各种活动,但是目前全国的老年大学里仅有100多万学员,还占不到老同志总数的10%。全国现有的18000多所老年大学,绝大部分采用面授教学和讲座,仅少数老年大学开设了远程网络教学。而更多的老同志,需要多种形式的普及性群众性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社会化大众化的教与学活动。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课目虽然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是由于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离整个老同志群体的学习需求还相差甚远。全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城市发展快、较普及,广大乡镇、农村发展较慢,而广大乡镇农村的老同志恰恰是最需要知识、最需要学习的。老年教育的运行空间和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所以说,老有所学是基础;老有所教是手段,它们互相包含,互相渗透,构成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有机整体。
四、“老有所学”丰富了“老有所乐”的内容
人常说:“千金难买老人乐”,“老来愉快,去病消灾”,这些道理尽人皆知。许多老同志都把“乐”作为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老有所乐不可盲目进行,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譬如:自己适合玩什么项目,怎么乐才能有益身心健康等。“乐”不仅仅限于打打麻将、下下象棋、跳跳交谊舞,还有台球门球、钓鱼旅游、书画笔会等;还有老年合唱团、模特队、演出队、武术队及书画研究等,这些深层次、高水平的娱乐活动项目,能充分发掘老同志“乐”的潜力,使老同志在“乐”上有更高的追求,玩得开心,玩出水平。推开去讲,老有所乐的外延也很广,衣食住行有着落,子女孝顺孙子乖,老同志感到老有所依,生活愉快就会乐;老夫老妻感情融洽,互敬互爱,邻里和睦,互相帮助,老同志感到温暖幸福也会乐;老同志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经常征求老年人的意见,让其出谋献策,老同志感到受人尊敬有地位,心里就乐;至于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发挥余热、做出成绩,实现了自我价值等,都是老同志值得大乐而特乐的。这种种乐事,都必须有知识作保障,以学识为条件,不然,就乐不起来,或者乐得低层次,乐得不开心。
五、“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动力
据统计,全国1.4亿老同志中,以不同形式发挥作用的占55.3%,而这些老同志大都有一技之长,离退休后不愿坐享清福,而是千方百计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自我,有不少老同志发挥作用,干成了一番大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内容很多,诸如: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公益性的服务管理活动;进行科技、法律、医学等咨询;参加“关协”工作,担当校外辅导员、帮教失足青年;著书立说、撰写回忆录;种植养殖、修桥补路、扶贫帮困等拾遗补缺的工作。老有所为不管以什么方式进行,都有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问题。干啥就要有啥知识、啥本领,而且是新知识、新本领。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无专业特长的老同志,要想“为”好,就必须下功夫学会一些专门的或行业的知识。譬如:参加公益事业、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就必须进行有关培训和学习。进行各种咨询服务,也必须掌握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新知识。参加“关协”,当个辅导员,如果不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教育的方式方法,盲目进行,必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就是种植养殖、修桥补路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陕西老年大学的学员中,有许多老同志上老年大学之前没有专业特长,在发挥作用方面感到无事可干、无事能干。在老年大学学习后,不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还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技能。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受益匪浅。譬如:参加各级书画、文化、诗词学会;参加各类文化交流艺术活动及咨询服务;举办个人书画、摄影、集邮展览;开办书画装裱屋;举办书法、绘画、英语、电子琴等各类培训班;还有的走进社区、街道甚至农村送文化下基层,义务为群众写字作画送春联;帮助有关单位和个人栽花种草、修理电器等等。有的学员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甚至有的学员的作品冲出国门,在国外享有盛誉。
综上所述:“老有所学”在“六个老有”养老宗旨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抓住“老有所学”,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老年大学,使更多的老同志都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活动,促进和丰富“养、医、教、乐、为”,使老同志真正达到老有所学、与时俱进、科学养老、幸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