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转业宁陕县委财贸办工作,1958年调安康专员公署工业局秘书科科员。1961年要求下基层,调宁陕县江口区供销社任文统工作。1993年经县、地委组织部批准,离职休养。
在基层社从事文统工作三十多年。江口是宁陕县大区,辖九个乡镇,四十多个生产大队,2.6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三分之一还多,地处西安到安康的西万路要道。供货线主要在西安,全社有职工干部104名。在各乡镇设分销店8个,64个购销门市部,饮食服务业、合作商店各一个,农村双代店27个。担负着工农业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购、销、调、存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好文书、统计工作,给企业、党政领导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依据,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我始终坚持勤奋好学的作风,认真学习党的统计法规,埋头钻研文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讲求“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真实为统计之灵魂,准确为报表之根本。在实践中大胆实施《科学管理企业》的规范化制度。
1、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原始资料登统台账。登统货款,统算凭证,做到商品数量、金额数字准确、控制银行托收承付凭证,掌握系统内外的购、销、调、存。商品分类、流转,类值系列环节与会计互相审核,及时纠正误差,会统配合及时传递凭证,做到数据一致性。
2、建立基层统计月报表。认真执行“统计法”,区社、分店分库和64个购销门市部按月填报,数字真实。推行以销计酬,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公平分配,相互监督,职工满意,提高竞争积极性,促进门市部超额完成任务,也便于随时掌握库存结构,调剂断档,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年年超额完成利润,全县所属的城关、太山、蒲河等供销社亦借鉴此法。
3、建立农付产品收购报表和购销分户台帐。为收购门市部提供了方便,台帐一目了然,便于领导掌握进度,又利于编制购、销、调、存报表、商流计划进度检查,正确执行价格。
4、注重调查研究,关注市场变化,把握企业经济命脉。坚持按月写统计调查分析、信息反馈。被省、地供销社采用《改善库存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票证管理,增强法制观念》、《当前农付产品市场竞争问题》等调研材料在供销企业的经营、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撰写的《收购5000吨栓皮的库存问题》引起地、县领导和《经济日报》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反响和好评,为农民、为集体、为社会增加了收益。
5、建立利润登记台账,完善经营责任制。①对销小存大的商品进行内部调节,积极推销;对货不对路的,从农业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加工改制;质次价高的发广告、削价摆摊处理,使银行贷款下降80余万元。②严格工业品进货计划管理,规定各门市部按月、季编报要货计划,由区社根据购、销、调、存数字审查后,汇交西安采购组进货,沿途分拨,避免货物倒流加大费用。③把好农付产品验收质量关,不压级压价。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内外信誉。湖南、江西、浙江等客商对我社收购的生漆质量给于了高度评价。④理顺进货渠道,完善责任制。实行工业品从西安和工厂直线采购、土产日杂从地内县外购进。杜绝盲目采购和二传商转手倒卖的行为。明确规定谁采购谁负责,谁失误谁赔偿一切经济损失的责任追究制。
基层统计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繁重,写总结、搞调查,计算工资,下达计划,全靠手工刻印。没有星期天,几十年如一日,我无怨无悔。当地区委、区公所,县、地、省社多次检查评比,认为宁陕县江口区供销社基层统计工作做得扎实,数字来源有根有据,月、季、年度商流报表的编制和统计分析,都做到了及时、全面、准确,如实的反映了流通渠道的信息。连续六年名列县、地榜首。企业获得各类奖励20多次,我个人被县、地、省社评为“优秀统计先进工作者”,并授予“荣誉证书”。经省、地区、宁陕县职称领导小组考核和审查评定为“统计师”职称。1993年获国家统计局颁发《荣誉证》书。
多年来,党给予了我极大的关怀和培养,代资参加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北京商学院学习商业统计原理与商业统计分析。虽然文化基础差,接受高等教育较为吃力,但我加倍努力,刻苦学习,突破了难关,学习期满,考试成绩合格。1988年,县、地、省社通知去青海参加西北地区供销统计经验交流代表大会,更是给了我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回到岗位后言传身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地工作,得到安康地区社主任胡玉清和统计科长吴阳与宁陕县联社高度重视,决定在江口召开了各县社、基层统计现场会。要求各县社、基层部门学习和推广江口社的经验,促进我区统计事业迈出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