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金秋之韵

奇迹——在安康老年大学里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3-01-24 08:42大小:

 

这年,好友动员我到老年大学去上学,说是学校开设的科目又多又好,任意挑选适合自己的学科就可以进校学习。

还说:上学不仅能健身强体而且还能活跃大脑,更重要的是常常能见到自己的老乡、老同学、老同事、还有儿时的小伙伴,更能结交许许多多的新老年朋友。

听后,我动心了。可我60有余,人也笨笨的,大脑也不好使,又不愿多动脑筋,怕自己学不好,虽不愿去报名,可还是经不住劝说,这不,还是来了。来了先看看再说吧。

这一看,还真让人大开眼界。

老年大学的学员里面有老姊妹俩的、有老兄弟俩的、还有夫妻双双的,也有儿女亲家的,而且还有在老年大学共同学习时相亲相爱、黄昏热恋成婚的等等。

这里面也有很多高素质、高学历的高寿老人。如:有研究生的、本科生的、大学专科的很多。还有很多是领导岗位上退休来的,如:局长、院长、部长、校长、处长等等。还有当年报社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退休来的,也有作家、书画家和艺术家协会会员的。这些人员中不仅有50多岁学模特、学舞蹈;60多岁的学乐器、学太极;也有70多岁的老人学声乐、学摄影;更有80多岁的高龄老人学绘画、学电脑、学英语、学电子琴等等……

真是人老心不老,退休不退志呀!

如:78岁的姚凤香(当年汉剧团名角),她在秋季二胡班,总是早来晚走,精益求精,练得心灵手巧。电子琴班的唐润余79岁的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掌握电子琴的和旋技巧,不急不躁,慢慢培养手指触摸感。英语班的陈忠云(安康一流企业家、南方商务集团董事长),别看她年近80,毕业一科又选修一科,电子琴、电脑、英语样样都报名学习。可谓是以校为家,越学劲头越大。83岁高寿老人魏永盛(原师级参谋、安康燃料公司书记),他人老心高,与时代并进,为了不落伍,老人选修了电脑班、他说:要好好掌握无线电子网络技能,人老了也不能让形势和时代而淘汰,人再老也要跟着时代走。为此,他老人从拼音字母开始学起,点点滴滴、一一牢记。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健大脑呀。

再比如,书画班的张福典、李永刚、李勋凤和张佩别看他们都是70有余的人,通过在老年大学学习后,个个都能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花鸟树木。

还有声乐班的李忠森、王宪坤、徐广江、刘勤久总是早早到校,用歌曲来表达自己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欢乐和愉快。

最让人敬佩的是英语班自学小组,他们是陈忠云、梁本荣、陈存敏、王隆勋、张孟珍、黄德玉、裴祖珍(这都是当年的中学和大学老师即董事长)

俗话说,人活70古来稀,这都是80上下的高龄老人,是人们想象中的老态龙钟岁数,而他们在这所老年大学里,不仅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而且人人都积存着一股顽强劲。这些老人们用他们退休不褪色的执着精神把安康老年大学装扮成一所火热的老人学府,很多人都称他们为三高老人(即:高学历、高素质、高寿老人)

这些老人不仅在课堂上学,他们回家也学,就连在公园锻炼时还是在学。

我不知道这些高龄老人为什么这么坚强?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们?

我也不知道,是他们创造了老年大学?还是老年大学成就了他们?

我说不清!

我只能说:这是奇迹!

是历史上的奇迹!

这奇迹就发生在安康老年大学里!

 

杜甫《曲江二首其二诗云: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