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局局长詹德旺同志到朱平风的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园调研指导工作
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朱平风,远离温馨的家和舒适的工作单位,来到安康山区奋斗40多年,历尽艰辛,默默无闻地从事果树引种、栽培、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引进了100多个品种和品系的名优果树,使枇把、柠檬、杨梅、火龙果等10余种安康从未有过的亚热带果树在陕南落地生根,并有大批果品上市,培育出国内外一流、品质比原产地更好的珍稀精品佳果,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发展各种珍稀名优果树数万亩,创出了果树引种的奇迹,为安康特色果业发展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2002年退休后,她仍扎根安康,用一生的积蓄在安康赢湖镇洞桥村的一条干石梁上买了40亩荒地,建起了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推广园,继续从事科研和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奉献余热。
一
与安康结缘,起自上世纪60年代。1964年,从当时的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毕业的朱平风分配到陕西省林业厅工作,1965-1966年她被选入社教队,参加了安康市石泉、汉阴县的两期社教。当地贫苦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淳朴善良,给朱平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帮助农民改变贫困命运奉献自己的一切。
1975年朱平风调到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林研所的工作一是坐机关或在所内的试验地里搞点实验;另一类是到广阔的天地里进行试验和技术推广。做为女同志一般来说坐机关的较多,而朱平风却毅然走出机关,再次来到安康,选择了发展果树这项事业。有专家评价说:“陕南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界地带,南北方的的果类都有,而南方的不如南方,北方的不如北方,因而安康不适宜发展果树。”对上述评论,她觉得缺乏充分的论据。省林研所在安康万春寺建立了一个试验站,朱平凤引进了一批南方水果如枇把、柑桔等进行栽培试验,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引进的果树大多生长良好。通过实践, 朱平风认为,安康是我国最北的亚热带,受秦岭、巴山山脉的影响,冬天温度是北亚热带中最好的,多年的选种育种证明,这里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实践出真知,从而坚定了她研究安康果树产业的信心,并尝试将南方水果在安康试种。
上世纪80年代初,朱平风参加了安康赢湖库区建设规划。她和规划组的同志们深入实地勘察,经汉滨、岚皋、紫阳、石泉、汉阴五县环绕赢湖库区,历时3个月,行程数百里,足迹遍布汉江南北98个乡镇,经过实地勘察和对安康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自然气候、土壤、生物、农林牧副生产等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朱平风更深刻地认识到安康自然条件适合发展果品生产,且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如地域性多种类型的小气候、多样的土种、可供发展多种多样的水果,构成果品的多样性;秋季气温较南方低,可以打水果上市的时间差,如枇把等水果安康比南方成熟迟,安康市的果品如能错开外地果品集中上市季节,可以占领市场空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她帮助制定库区建设规划发展果树4万余亩,为使规划变为现实,在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林业、科技、扶贫、移民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朱平风一头扎进农村,克服重重困难,为发展果树呕心沥血,四处奔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赢湖周围、汉江南北、月河两岸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果园,昔日数万亩荒山如今花果飘香,凝聚着朱平风的汗水和心血。
二
朱平风认为安康发展果品产业要树立高度的精品意识,全力打造精品品牌。她不遗余力地传授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编印教材和技术资料数十种,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册份,举办农民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提供咨询5万余人次。
她大量引进优良品种,经过初试和中试后选出适于本地栽培的品种进行推广,把优良树种和栽培新技术普及和推广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户掌握了致富“法宝”, 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引进批把品种33个,建立我国北方最大的枇杷品种园2处,经省上鉴定适于推广品种7个,接穗除大量供应本地外,还供应山东、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引进适于推广的桔子品种3个,柚子品系4个,杂柑品种3个,脐橙品种9个,柠檬品种1个。杨梅品种10个,石榴品种4个,桃品种40个,葡萄品种20个,枣品种30个,甜柿品种20个,此外还有20多个中外珍稀果类,如“珍珠芭乐”等。浙江专家在安康实地考察后说:“朱平风有两个了不起,一是把亚热带水果栽培区向北推移1个纬度就难能可贵了,而她却推移了三、四个纬度;二是她到目前已经审定了4个引种选种课题,还有几个课题已获得成功,等待评审,不少人一生能搞出一两个引种选种课题就不错了。”
每年,朱平风至少要南下引种2次。因为南北季节差异,春节期间是引种的最佳时间。2008年前,每年的春运高峰期,朱平风就得打点行装南下寻找种苗。一次,朱平风和同伴在安康硬是从尾车上了火车,到了南昌要转车,可火车没开门,一大把年纪的她不得不从车窗跳出去。那一次,老人引回来1万株果树苗,用飞机空运光运费花了2万元。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她赶到福州调苗,旅途劳顿引发严重痔疮,疼痛难忍,她下车后顾不得休息就去联系查看苗木,整理资料,初七就把苗木运到赢湖库区。2003年,她的腿严重摔伤,稍加医治还未消肿就去厦门引种。供种的台资“精品屋”老板看到年事已高的女科学家拖着伤腿千里迢迢亲自引种,深受感动,主动提出种苗价格大加优惠,本来价值8000元的种苗只象征性的收了1000元。
在实践中体会到,要科技在农村扎根,关键是把科技传授给农民。因此,她下大力气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挑选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素质较好的农民,通过办班授课,带徒学艺、观摩学习等方式,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尖子。经过重点培养,这批技术标兵很快发展成为育苗或果树种植大户,不少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致富能人,影响带动一大批农民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之路,如大同乡的技术骨干王化兴等已成为远近闻名依靠科技发展庭院经济致富的典型。仅在流水、玉岚、赢湖、关庙等乡镇经常和朱平风密切联系的技术骨干和专业户有100多人。
三
2002年,年逾花甲的朱平风退休了。为巩固和发展安康水果基地建设成果,尽快将亚热带水果栽培技术普及和推广到千家万户,惠及到城乡居民。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的她决定继续深化实验研究,如品种的更新换代和选优,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等。她拿出以前全部积蓄在赢湖镇洞桥村的一条干石梁上买了40亩荒地,建起了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推广园。这里原是一片荒坡,土层薄,只能先把地挖平,地里的土都是她请人从别的地方运来的。在建房期间,老人和工人一起挖地基、运泥土、操起砖刀砌梯坎。同时,还担任实验员、炊事员、饲养员。房屋还未竣工,房前屋后、庭院内外都摆满了盆盆钵钵,就开始了各种实验。40多亩试验地载上了各种名优果树,除了给自己和工人做饭,还喂了几头猪和和一群鸡。引种、栽培、选育,8年过去了,园子里火龙果、柑桔、杨梅、柠檬、枇杷各色果树枝繁叶茂,坡下养着猪,池里种着藕、养着鱼,一派田园气息,她用智慧和汗水为在农村创立了一个 改造自然,优化环境,创造财富的人间天堂。
新树种买回来,为推广种植,朱平风无偿为村民送“苗”上门。因为杨梅树苗只能在晚上移植,60多岁的她就沿着崎岖的山路,挨家挨户送上杨梅树苗,却不收一分钱。从 2003起,附近村子开始大面积种植杨梅。她最初引种的1万株杨梅现在只剩400株,其余的9000多株无偿送给群众。当年种植的杨梅,目前平均亩产达到900多公斤,每斤市场价12元左右,一亩地收入可达到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朱平风出生在汉中,汉中是柑桔之乡。2008年柑桔价格下跌给当地的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她怀着对家乡人民的无比热爱,想帮助汉中调整果树产品结构,朱平风分析汉中主要种的柑橘,价格太低,而杨梅的价格高。在种植上,杨梅与柑橘在收获时间和地域上都不矛盾:柑桔下半年成熟,杨梅是上半年成熟;柑桔喜阳,杨梅喜阴坡。这样种植就能给农民增加收入,因此,她决定无偿给汉中100株杨梅树苗进行试种。
朱平风工作几十年,工资不算低,生活很节俭,却几乎没有积蓄。她的钱主要用于扶贫了。有些困难户想栽果树无钱买树苗,她就用自己的钱买苗无偿提供给农民,多年来,无偿给困难农民提供果树价值10多万元,仅杨梅树苗一项就达4.8万元。她带领重点户外出参观,有些人的吃住行等费用都由她全包。玉岚乡平梁村一妇女丈夫去世,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她无偿给了50株杨梅苗,要求栽后一定要浇足“定根水”。妇女家里没有劳力,十分为难,朱平风又掏钱请人给她担水浇苗。
为了帮助农民栽培果树,朱平凤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生活在农村,她的足迹遍及汉滨区的五里、关庙、张滩、流水、赢湖、吉河等十几个乡镇,仅在原岚河区就蹲了十余年,还经常到汉阴、石泉、旬阳等县以及外地做技术指导。她每到一地就一家一户的宣传发动组织农民,一山一坡地进行规划,耐心细致地向农民传授技术,亲自到外地给农民组织调运种苗。她走到哪里干到哪里,和农民一起挖坑栽植,修枝整形、防治病虫、疏花疏果,示范指导,经她亲自指导栽植的果树在万亩以上。
志在田野写丰收,默默耕耘做贡献。40多年来,朱平风以一位林业科技人员特有的爱心和情怀,认真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广和普及亚热带名优果树栽培技术,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4月22日,《陕西日报》以《北移三纬度:她让陕南有了亚热带水果》为题报道了朱平风的先进事迹。最近,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长詹德旺同志专程到朱平风老人的亚热带名优水果试验推广园调研指导,对这位老年科技工作者退而不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为安康特色果树产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