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党爱国在心灵深处,忧国忧民在言行之中”,这是被省老龄委授予陕西省首届“幸福老人”荣誉称号的王建元同志日记中的一段话,充分表达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对党忠诚、同农民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炽热胸怀和深情厚意。
王建元在国家困难的1962年,作为安康中学毕业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到岚皋县六口人民公社高峰大队插队落户,成为全国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从一个普通社员做起,先后担任了大队会计、民办教师、税收代管员和团支部书记。在艰苦的劳动锻炼中,同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给深山密林带去了党的温暖和文化知识,他扎根山区的事迹很快传播开来,196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代表乘飞机去省城开会,并先后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个主流媒体专访。《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介绍了他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事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精心制作的“深山密林播种人”的广播剧,生动再现了他在高峰大队同山区农民愉快劳动,给山区孩子精心上课的情景,在全国播放,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与董加耕、邢燕子等十位知青齐名的全国十面红旗之一,受到胡耀邦、杨尚昆、习仲勋、舒同、章泽等领导亲切接见和勉励。成千上万的干部、学生、工人、解放军战士聆听过他的报告,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年轻知识分子踊跃地走上了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而王建元同志在山区一干就是十八个年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扎根农村、情系农民”的誓言。
1984年,组织上调王建元到市委党校工作。在党校工作期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直到2002年退休。
岁月虽逝,春风犹存。退休后的王建元,始终怀念着那些和他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过的山区人民,深感自己的作为同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荣誉和希望相差甚远,并且暗下决心:“不在自己的安乐家庭中休闲享福,而要倾心竭力尽可能地为山区贫困农民多做一点贡献”。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7年7月,他动员自己的弟妹建军、建琴及另两名退休干部带着360件衣物,1床棉被及个人1900元现金,包车送到了岚皋县六口乡爱国、永丰两个村,分发给贫困户。让人感动的是,王建元不顾弟妹的劝阻,带着年迈体弱的身子,不辞劳苦,走了五个多小时山路,爬上了他阔别46年的曾经插队落户过的高峰村。这个村多数农民已在退耕还林中迁居到山下,只留下四户孤寡老人。建元对这四户老人一一登门拜访,每人送去一套棉衣,多件单衣和30元钱。老人接过王建元亲手递过来的钱和衣服,老泪纵横,一个劲地喊着“恩人,你真是大恩人呀”!
同年10月,他又包车到岚皋县六口乡水田沟村、爱国村,送去衣物370件,棉被3床。在村长张道德的配合下,将衣物逐一发到贫困户手中。爱国村年过八旬的代纪福老人,接到4件衣服和80元现金后,紧紧握着建元的手,含泪说道:“真是党的好干部呀,你积福行善,一定能长命百岁。”
到了11月下旬,山区已变的地冻路滑,寒风凛冽,王建元花了460元包了一辆中巴车,把自己在安康城内募捐到的700多件衣物运至镇坪县。前三天,他花钱顾人挑担子,把350件衣物、分赠给曾家镇琉璃村的70多户贫困户。受到馈赠的农民打听他的姓名,他便笑呵呵地答道:“安康退休干部。”到了第四天,雪下大了,山路难行,只好顾车将余下来的衣物送到县城附近的大坝村,正巧碰上了他的学生,县妇联副主任白秀梅在这个村蹲点,王建元事先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计划“露馅”了。没办法,便将所带的350件衣物、3床棉被及1000元现金交由该村汪支书代为发放。消息不径而走,县广播电视台派专人到衣物发放现场录像拍照,当晚便在本县电视新闻中播出。安康电视台也播放了这个消息。回到安康家中,不少人都来向他祝贺,说:“你学雷锋做好事,已经上电视了。”王老师听罢既高兴又愧疚,心情难以名状。
王建元的义举,也感召了一大批离退休干部,大家拥戴他牵头,接二连三地为贫困山区捐款捐物,大包小包地送往党校家属院王建元的家中。很快,市委党校退休职工捐衣物980件,现金2600元;很快,市老年文化研究会的老同志们送来棉被11床,衣物6780件,现金2410元;很快,供电局退休职工集体捐赠衣物810件……。王建元家收到的衣物象小山,客厅堆放不下,便整齐的堆放在过道上。安师退休教师们干脆把“老年活动室”腾出来存放各单位老人捐献的衣物。安师几位年过85岁的老教师动员儿孙先后捐献衣物300多件,退休教师薛佳珍病危期间,仍再三叮嘱儿女们把家里放的一箱多件衣物给王建元送去。正当建元收到衣物,造册登记时,医院里却传来了薛老师与世长辞的不幸消息。
收到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满怀深情厚意地衣被现金后,王建元每年初冬季节都要组织人力,包车押运,分赠给各县贫困村民。岚皋县石门镇平和村,有王建元送去的衣物630件,现金1400元;岚皋县民主镇三星村有王建元送去的衣物2730件,现金1500元;汉滨区梅子铺镇田坝乡的七个贫困村,有王建元前后送去的衣物10193件,棉被19床,现金5210元;汉滨区田坝乡有王建元送去的衣物5596件,棉被8床,现金3080元……。
在岚皋县民主镇三星村,镇领导在三星敬老院专门举行了捐赠仪式,全院16名孤寡老人都收到了现金和衣物。全村130户村民也收到了衣物救助。王建元被邀请上台讲话。他激动地说:“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以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心系人民大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好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感人肺腑的话语,引来会场雷鸣般的掌声。现场录像报道很快在县电视台播放,王建元献爱心,送温暖的事迹,在岚皋县城乡广为传颂。
2010年4月,经市民政局批准,一个以王建元为会长,有60多名市直机关老干部自愿参加的“安康市夕阳红志愿者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会上,建元要求与会老干部充分发挥自己见识多、阅历深、党性强、威望高的优势和乐于做、善于做、勤于做群众工作的特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捐款捐物,为支援新农村建设献爱心。在王建元带动下,协会在短短一年中,筹集资金4万多元,棉被50床,棉衣6千多件,单衣2万余件。在民政部门组织下,这批衣物钱款被分送到最需要救济的边远乡村。每到一村,建元都要为当地村民宣传市县关于富民强市,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建设美好安康的重大决策,给全体党员上党课。号召党员带领村民奔富路。
据不完全统计,王建元同志退休十几年来个人为社会各项捐款达7万余元,收集动员社会各界捐赠衣物5万多件,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实践了自己“天寒地冷送温暖,只留真谛在人间的”誓言。
苍龙日暮还西行,老树根深更著花。王建元五十年前就是一代青年的标兵,如今年迈古稀,仍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民众,坚守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纯朴善良的品质。这种大爱无疆,大爱无私的高尚情坏,也鼓舞着无数老人和青少年一代。他足迹遍及几十个边远乡的村村户户,留下了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的文明之花。他是农民朋友心中的党代表,是离退休干部中的老模范,是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和谐稳定的排头兵,是一位以苦为乐,以奉献为幸福的“幸福老人”。
(作者系安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