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调查研究

干部能上能下关键在于让谁“下”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04-10 11:40大小:

 

近日,落实“三项机制”工作已在机关事业单位逐渐“落地生根”。各单位都结合自身实际,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法措施,为少数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庸懒散脱”干部敲响了警钟,旗帜鲜明的要求他们“在其位,必须谋其政”。

笔者认为,落实三项机制中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关键在于让谁“下”的问题。因为“上”是提拔,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只需要按程序办理就可以了。而“下”就不一样,是要动他人“奶酪”的坏事。因为没有制度可循,所有没有人愿意去做这恶人。除非到了该“下”的年龄、换届或者被举报有违法犯罪情节,必须得动手。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以后,从制度设计上有效地铲除了这部分“庸懒散脱”者的生存土壤,让单位“一把手”有了处理“问题干部”的“尚方宝剑”。只要选取对象准确,程序到位,应用方法妥当,一般都能收到促进单位工作效率提高的良好效果。

但如何准确选取“下”的对象?成为问题的关键,如何让他“下”得合理、“下”得合法、“下”得让众人服气,是需要组织部门和单位领导们仔细研究的?

因为“下”会触及“庸懒散脱”者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束手就擒”,有的还会给组织部门或者“一把手”惹麻烦。所以,这就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克服“老好人”思想,敢于担当,分类采取措施。对“有能力、只是思想有怨气的干部”要经常扯袖子敲木鱼,抓早抓小抓常;对于那些“能力一般,思想消极的干部”要及时做出调整;当然对于极少数“人品差、能力低,作风不正甚至于有违纪倾向的问题干部”要毫不手软,找出工作证据,切实问责,让他“下”得服服帖帖。

总之,能“下”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一剂良药。但需要领导班子认真仔细斟酌鉴别,既不能毫无根据的冤枉“老实人”,又不能成为“打击报复”或者“整人”的手段。让单位里的“害群之马”下了,不仅能让肯干的受激励、不干的受惩戒、慢干的受鞭策,还能让想偷懒的干部产生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全部精力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相反,如果因为“打击报复”,让一位老实人“下”了,那将更加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其结果更加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