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的记忆
——一个抗战老兵的延安回忆
他,在延安参军,在延安抗日,在延安成长,在延安学会了认字、读书、写文章——是延安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1927年2月出生在原陕西省延长县张家滩乡王家河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39年12月入伍到延安,1945年日本投降后离开延安,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直到新中国成立。部队期间,先后担任延安保安司令部战士、野战医院看护、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抗大学校通讯员、均县武委会作战科科长、工作队队长、安康公安局派出所所长、安康县第五区区委书记。1954年12月转为地方工作,先后任安康县民政科科长、旬阳县检察院检察长、三线建设民兵团副政委、旬阳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0年10月离休。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当年在延安成长、在延安奋斗的王老家中,听他讲述延安的故事······
无奈的参军
我出生在一个5口之家,年少时家里很穷,从小就跟随大人们放羊,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成长为一名羊倌。1939年时,共产党领导的区域叫红区,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叫白区,我的家乡属于红区,当时红区的政策是家中有两个及以上的男娃只留一个在家,其余的只要够年龄都必须参军。我家弟兄三人我是老二,自然就在参军政策范围内。哥哥在1937年已经参军走了,父母不愿意让只有12岁的我再去参军,但又不敢违背政策,他们侥幸的认为我年龄小,个子矮验收不上就放回来了,这样就会两全其美,没曾想到,同村去的两个娃都被选中,无奈之下,父母只好给我收拾被褥,送我到延长县武装部,集中后才知道那次征兵全县有二、三十人,都是只有一枪高的孩子,我们被统一送到了延安,从此就与延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到延安
我们到达延安后,由于人小,干不了其他工作,就被分配到留守兵团担任通讯员。留守兵团下辖和平医院,驻扎在一个小地名叫流水店的地方,距离延安城有十四、五里地,当时的院长叫王兵。那时医院的职责一方面是治疗伤病员,另一方面是培训医疗人员,当时学生很多,划分了几个大队,每个大队都由大队长管理,我是二大队队长夏云朝的通讯员。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送信、给队长打饭、打水,照顾队长的起居,为本大队的伤病员服务。当时条件很艰苦,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一周才能吃上一次馒头。穿的衣服也很破烂,一人一套衣服,穿烂了不能再缝补了才再次发新衣服。
第一次见到主席
1940年的一天,接到医院通知,让全体人员打扫卫生,并统一进行检查,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重视环境卫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大家都在忙各自的工作,突然间发现坡下飞快的跑着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大物,感到很好奇,一些“小鬼们”就飞快的跑下山想看个究竟,到了跟前,这摸摸,那瞧瞧,真不知道那就是主席乘坐的汽车。没有一会儿,医院通知全体人员到礼堂开会,我们当时还不知道开啥会,就逼着校长的警卫员问“是谁来开会?”人家根本不说,我们几个就拉着他,“你不说,我们就不让你走,一会儿让校长收拾你。”无奈之下,他只好偷偷的告诉我们“是主席来了!”我们兴奋的直奔礼堂,当时的礼堂很简陋,只放了一张桌子,主席就站在桌子前讲话,我们几个“小鬼”就坐在桌子下面听报告。其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国内外的形势,教育学生安心学习,将来全国解放了会大有用处。记得那天主席提了一个口号:“今年打垮希特勒,明年打垮小日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主席,别提心里有多高兴啊!听了他的报告感到很振奋,浑身充满了干劲!后来才知道那次主席是到医院看望住院的贺龙、陈赓、王稼祥同志。
日本轰炸延安
1940年9月份的一天,大家都在各自的忙碌着,突然日本很多战斗机盘旋在延安的上空,对延安进行猛烈的轰炸,大家急忙躲进窑洞里不敢出来,只听到轰炸声一会在这,一会在那,时远时近,持续了半天时间,才逐渐的平息下来。大家也走出窑洞,查看情况,人员的伤亡好像不大,因为我们一块的人员全部都在。但对延安的破坏很严重,一些房子被夷为平地,使本来就很艰苦的延安更是雪上加霜。
生产自救
在延安的日子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每天吃的是小米饭、小米粥,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为了大家能吃饱饭,有衣穿,主席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每个班组都划分的有责任田,在生产中开展各种比赛,大家相互之间都憋着暗劲,一有时间就到责任田侍弄庄稼,总想把责任田管好,多产出粮食和蔬菜。闲暇时间也学习纺线、织布,在大家的努力下,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
学习知识
由于我从小没上过学,不识字,在当通讯员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些重要的工作领导慢慢的让我干,由于没文化,很难完成任务。队长夏云朝每天教我认、写5个字,完不成学习任务,不准睡觉。在那个人人都积极学习认字、增长知识的年代,我也不甘落后,每天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的学会写好首长教我所认识的字,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慢慢能读书看报了,那时真高兴啊!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天不仅学写字,还学习算术,争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这样,坚持了六年,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直到现在我还坚持每天读书看报。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随部队离开了延安,转战到太行山、河南卢氏县和洛宁县、陕西平利县、湖北郧西县等地参加过多次解放战争,1954年12月转业来到安康工作,这一呆就是几十年!如今老了,常常会想起当年在延安的情景,是延安养育了我,是延安教会了我知识、革命、工作······
70年风雨过后,老人的容颜已改,很多往事甚至战友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是延安一直在他心里,抗日是老人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延安是这骄傲绽放的地方!(旬阳县委老干局副局长 楚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