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在镇坪有一对夫妻在大难来临的时候却相依偎的更紧,更亲了。
妻子名叫陶红,麦肤色的脸上有一双温柔善良的眼睛,中等的身高,瘦弱的肩膀;认识她的人都知道是她是个不容易的女人,她用一颗最真诚善良的心呵护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整整30年了。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她经历了多少痛、多少苦、多少艰辛,用文字语言无法表达。
陶红于1976年毕业于西安卫校检验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镇坪县医院化验室工作,工作中认真、勤恳,曾担任检验科科长,职称晋升为主管检验师。23岁时她和安运司的马师傅结为夫妻,并有了一双聪明活泼的儿女。正当陶红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之时,天不随人愿,丈夫被诊断为“类风湿”病。从此她便和丈夫塌上了漫漫求医路,可丈夫的双手、双腿因为风湿的加剧开始慢慢变形,生活变得不能自理。
为了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她要早起晚睡,每天要给丈夫按摩、泡脚、擦澡,同时还要精心教养一双儿女。为了让儿女能安心学习,生活中的苦和累都由她一人承担。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甚至使心计想让妻子离开他,因为他不想拖累妻子。心明眼亮的陶红看出了丈夫的心思,更加精心呵护、细致入微的照顾起他来……他有意气她时,她默不作声;他故意找茬时,她就笑嘻嘻的回应;他生闷气时,她就给他讲笑话;他身体不舒服时,她就给他做按摩……。丈夫被感动了,妻子的不离不弃让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为了让妻子少操些心,他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趋于稳定,疼痛也有所减轻。为了消除丈夫的寂寞,让丈夫打起精神来,她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推着轮椅上的丈夫,慢慢行走在上竹、双河、钟宝等地的乡间小路上,推着丈夫看山看水访亲访友。工作中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几十年里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事故,在病患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1997年的一天,丈夫突发“脑溢血”,病情十分危急,陶红当机立断,及时将昏迷中的丈夫送到安康救治,为了不耽误儿女的学习,她一个人在医院丈夫的床前守护了30多个日日夜夜,最终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脑溢血”的后遗症使丈夫的活动更加受阻,全身不能动,神志不清楚。早晨起床衣服要给他一件件地穿,吃饭、喝水要一口口喂;晚上睡觉要抱上床,一件件地脱衣服……后来丈夫的大小便也失禁了,无法计算在这30年中有多少个夜晚,忙碌了一天的陶红,多少次从梦中惊醒,给丈夫洗衣裤,擦大小便……。
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30年的一万多个夜晚里,陶红都必须按时起来给丈夫翻身、擦背;为了让丈夫温暖、舒服,陶红按季节给丈夫买合适的褥子,整洁的床单。冬季为防寒,她把家里的炉火烧得旺旺的;夏季为了防暑,丈夫经不起电风扇吹,她就手动给丈夫摇扇。为了方便,陶红学会了理发,把丈夫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为了保证丈夫的营养全面,陶红变着花样给丈夫做饭吃,只要丈夫想吃啥,陶红就会想尽办法给他买,给他做。吃饭时,为了增加丈夫的食欲,打消丈夫的顾虑,一碗饭,陶红先吃第一口,觉得味道、温度合适才给丈夫喂,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完每一碗饭;平时,一杯水、一个苹果、一份点心也都是你一口我一口……就这样他们夫妻俩相濡以沫、相依相偎的度过了漫长的整整30个年头。
在陶红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逐渐好转,现在神志完全清醒,思维正常,精神也越来越好。现在陶红的一双儿女都已学成归来,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陶红的言传身教下,儿女们都十分孝顺,陶红经常鼓励自己的儿女要好好工作,不要牵挂爸爸,她会尽心尽力的照顾好爸爸的,儿女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工作努力、勤奋,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外孙子,小孙子的到来,更为这个不平凡的家庭带来了欢乐,看着儿孙们围在丈夫的轮椅边,丈夫开心的一笑,使陶红忘记了30年的艰辛,所有的过往、辛酸、泪水都幸福的荡漾在她眼角的皱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