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工作动态

汉滨区:建立“四项机制”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06-04 16:22大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离退休干部人数逐年攀升。截止2018年,汉滨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7715人(其中:县级66人,科级1515人,其他6134人,最大年龄97岁,最小年龄55岁),其他离退休职工2460人,全区离退休干部职工总人数10175人,离退休党员人数3977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59个。

汉滨区离退休干部总量占全市离退休干部总量的23%,如此体量的离退休干部队伍,其思想是否全面稳定,组织生活是否规范有序,精神生活是否充实丰富,关乎社会民生,关乎发展大局。近年来,汉滨区紧紧围绕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实施意见》精神,坚持用党的建设统揽离退休干部工作全局,通过制度创新、抓点示范、督查考核和奖励激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建“四项机制”,创新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建立机关单位抓点示范机制围绕“抓点示范,典型引领,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原则,按照组织设置好、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和发挥作用好“五好”标准,通过抓点示范,逐步引导全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建设。全区有3人以上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单位,大部分成立了单独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按照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身体比较好的原则,选优配强了53个单位的离退休支部班子,支部书记大部分是退休领导干部,平均年龄在70岁以内。二是进一步优化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制度建设。区上层面先后多次就离退休党建工作印发规范性文件,进行安排部署,并根据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和实际,组织制定了《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党员联系制度》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全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三是进一步强化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离退休干部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实际,要求各单位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依托,每月通过开展集中学习、送学上门、通报工作等多种方式,让离退休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形势,从而使离退休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动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四是进一步丰富了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就近便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安全周到的原则,全区各单位每年平均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视察参观、文体活动等大型活动5次以上,在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激发离退休干部为汉滨各项事业发展服务的内生动力。五是进一步发挥了离退休干部政治威望优势。坚持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为引领,充分发挥老科协、老体协智力资源优势,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有效平台,积极组织引导有精力、有经验的老同志深入到脱贫攻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一线开展服务。

    建立社区“1+4”服务管理模式汉滨区根据离退休干部大部分长期居住在城市,组织关系在外地的实际,通过不断深入调研探索,在城市社区推行了“1+4”服务管理模式。所谓离退休干部“1+4”服务管理模式,就是在离退休干部居住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以党支部为引领,逐步解决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教育、就近参加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关心照顾“4个就近”问题。一是解决了就近学习教育问题。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体,组织辖区内离退休党员干部通过集体学习和送学上门的方式,实现辖区内广大离退休干部思想常新、理想长存,让离退休干部组织管理全覆盖。二是解决了就近参加活动问题。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载体,按照寓教于乐、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理念,组建文化体育活动队伍,有效发挥社区党员活动室、文化体育设备、远程教育系统等有效资源,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辖区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三是解决了就近发挥作用问题。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平台,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发挥辖区离退休干部的专业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信访维稳、矛盾调节、治安巡逻、社区帮教等专业服务队伍,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四是解决了就近关心照顾问题。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依托,详细掌握辖区内离退休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对失独、空巢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有针对性地协调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等公共资源,通过政策宣传、电话问询、上门探望等形式,探索建立了一对一帮扶联系、党员互助关爱等关爱机制,实行订单式“靶向”服务,让有实际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

建立督查考核奖励机制汉滨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半年督导、年总考核、每年奖励等有力措施,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一是坚持半年督查。成立由离退休党务工作者组成的督导组,每半年深入到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不力的镇办和部门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将督查指导结果作为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建年终考核和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坚持年终考核。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做为全区大党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就各单位对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活动场地、活动开展、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三是坚持年度奖励。结合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情况,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局每年专门召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表彰大会,树立典型标杆。先后有区城管局、国税局等20多个单位被评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胡德真、马文忠等40余人被评为优秀离退休干部。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有力提升了全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

    建立培训和形势通报机制通过采取定期培训与形式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激发离退休干部加强党的建设投身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一是开展定期培训。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离退休干部代表召开专题培训会,就党建业务、重大理论、重要会议进行专题辅导培训,让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永葆先进性,始终与党保持同频共振。二是开展形势通报。区委、区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全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党建组织工作向离退休党员干部进行专题通报。同时,要求各单位每年向本单位离退休党员干部通报一次本部门工作情况,让老同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了解汉滨的各项事业发展。

通过建立“四项机制”汉滨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的创新之路,有力地提升了离退休干部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有效增强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归属感通过建立“四项机制”,让很多离退休干部中的“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重新过上了规范的组织生活,凝聚了离退休干部的思想共识和组织归属感。西大街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梅福侠曾感慨道:我从汉中二十一建设公司技工学校退休10多年来,由于离原单位远,这些年很少参加组织活动,心里总觉得有愧于党,一退休就脱离了党组织管理,是“1+4”党建试点让我重新过上了组织生活,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存在感。

    有效提升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幸福感离退休干部中有很多空巢、独居、失独人员,其生活质量不高,通过建立“四项机制”,激发了离退休干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关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汉滨区教体局离退休党支部每月逢五开展支部活动,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印染厂社区通过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信息库,准确掌握辖区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印制公开信,把党组织、党小组、警务人员、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公布在离退休干部居住的小区楼道,使离退休干部党员足不出户享受“一站式”服务。

有效扩大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的成就感离退休干部为党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通过建立“四项机制”, 全区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拓宽工作思路,迅速为离退休党员干部搭建起了多个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发挥城市卫生的“维护员”、经济发展的“参议员”等“六大员”作用。区水利局邀请离退休党员干部王道元等同志担任“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继续为汉滨水利事业发挥作用。我区离退休党员李春义、马文忠、卜西三等先进事迹在《金秋》杂志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