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奉献所以快乐
——记平利县政府原副县长、绞股蓝研究所原所长 徐家振
赤子的牵挂,会创造一个世界!
为什么你被称为“神草奇人”?因为对乡亲们的牵挂激发了你的神奇想象,并在科学提炼中找到了驯化绞股蓝的绝招。你说爱是最伟大的信念,神奇其实是千百次平凡探索累加的效果,科技的魅力就在能帮助你牵挂的乡亲致富!你,就是大地之子——徐家振!
这是2014年1月16日在中央七套“大地之子——2013年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对全国十大农业科技人物之一的“神草奇人”徐家振的颁奖词。
在平利县,说起被称为“人类福音草”的绞股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平利县政府原副县长、平利绞股蓝研究所原所长徐家振。
30年来,他从未间断过从事绞股蓝研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退休后,本着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特长,继续致力于全县的绞股蓝科研开发和科技推广,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锲而不舍:为老百姓闯出一条致富路
从1984年负责野生绞股蓝资源驯化利用那时起,徐家振便在心里给了自己一个暗暗的承诺:一定要在绞股蓝上面搞出点名堂,为老百姓的致富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
1986年,他神奇的改变了绞股蓝的生物习性,让这些天生不能晒太阳的绞股蓝,走出潮湿阴暗的山林,在阳光普照的大田里规模种植。1991年,平利县绞股蓝研究所成立,徐家振担任所长,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绞股蓝新品种的繁育工作;1992年,徐家振当选平利县主管教育科技的副县长后,他把绞股蓝试验田搬到了政府后院,把记录表挂到了办公室的墙上。
1999年3月,徐家振退休了,但他痴迷绞股蓝的脚步却一刻都没有停留,他自己出钱租下近半亩地,把绞股蓝试验田搬到了一条水沟边。七八月间正是绞股蓝开花的季节,水沟边的试验田蚊虫也格外的猖獗,隔着衣服还能叮咬出成片的疙瘩,来帮忙的高校研究生没多久就逃开了,只有他的夫人陈良玉女士一直陪着他,杂交授粉、生长量记录、良种扩繁……。蚊虫叮的狠了,就浇上冷水缓解。
经过长达十余年的杂交选育,他终于帮野生野长的绞股蓝,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8个性状稳定的绞股蓝四倍体优良品系,创下了亩产干草518公斤的高产记录;研制出了10余个绞股蓝系列产品,拥有绞股蓝技术专利6项,“平利1号、平利2号”两个绞股蓝新品种通过了省林业厅的新品种审定,四倍体5号绞股蓝株系总皂苷含量达12.2%,成为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绞股蓝总皂苷含量最高的品种。
2002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将平利确定为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后,为适应良种推广速度,徐家振带领研究所一班人立即入手,制定技术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实现繁殖系数由种子繁殖的1:15,提高到无性繁殖的1:200,成苗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90%,满足了大面积扩张的需要。
在他的技术指导下,2003年底平利县4000亩无公害绞股蓝种植基地通过省级认证,2004年8月平利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4年9月1330亩有机绞股蓝种植基地获得农业部绿色AA级和有机双认证,2004年12月,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目前,平利县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绞股蓝种植资源圃,发展了9家绞股蓝经营企业、7个重点绞股蓝产业乡镇,全县绞股蓝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万亩。他的创造,让种植户每亩收入超过1万元,也让全县绞股蓝产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近20万农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为老百姓闯出一条致富路。
言传身教: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接班人
徐家振对自己的绞股蓝研究成果,从不吝啬,对前来“取经”的农技员,他总能滔滔不绝,将经验技术倾囊相授。他还经常深入绞股蓝基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种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指导培训了技术员和种植户1000余人。
在绞股蓝试验田,总能看到他对学生不厌其烦的讲解、手把手的传授,和学生一起孜孜不倦从事试验的场景。指导4个学生对绞股蓝主要害虫三星叶甲的生活习性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撰写的《绞股蓝三星叶甲研究技术报告》在省级刊物进行了发表。他先后带领3位博士、15位硕士研究生在平利绞股蓝试验田里研究试验,完成了毕业论文;培养了70余名学生,其中有10余人已在市科研机构任职,为绞股蓝产业研究的延续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规范绞股蓝种植加工过程,从2003年开始,他强忍腰椎间盘突出的时时疼痛,坚持带领绞股蓝中心技术人员在试验田科学设置了几十个不同对比试验,研究攻克了关键技术难点,主持编写了无公害绞股蓝系列七项标准,2004年获得省市审查通过,发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执行标准的空白,获得了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积极指导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在平利县建设的绞股蓝规范化种植(GAP)基地工作,制定规范化栽培技术方案、搞好技术培训,带领技术员严格生产管理,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虚心好学:写出了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为了培育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合大田种植的绞股蓝新品种。徐家振废寝忘食,翻阅了大量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植物多倍体育种的优势,可是什么是多倍体?能不能在绞股蓝育种上应用呢?这对于中专毕业的徐家振来说还是一个难题,但他却没有因困难而放弃,利用一切机会,向西安高校的教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教授们被他的执着打动了,西北大学的胡正海教授派出自己的学生协助徐家振的研究,唐鸿庆教授热情地解答绞股蓝三星叶甲的分类命名、陕西教育学院的韩英教授详细地给他讲解了多倍体杂交育种的理论,为他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为了便于查询国内外绞股蓝的相关资料,他克服患有高血压和椎间盘突出疾患的种种困难,在家自学、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应用,搜集了大量绞股蓝及各类医学保健知识,他结合自己所学,进行了更简明、更通俗易懂的整理,撰写了11本约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形成了一整套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库;从2013年开始他带领几位学生,还正在编写《平利绞股蓝》的专著,继续为平利的绞股蓝事业和“生态立县”战略发挥余热。
忘却名利:把一颗赤子之心交给了大地
一个农技干部,要和土地结亲家,要把绞股蓝当亲人一样,这是徐家振常说的话。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像照顾亲人一样,他把一颗心和绞股蓝拴在了一起。三十年的劳碌奔波却给他带来了浑身病痛,腰椎间盘多次澎出、阑尾炎发作几乎丧命、在绞股蓝试验田突然中风死里逃生,但他从未把绞股蓝的研究放下。三十年来,仅仅是他个人的研究经费投入,就达到了17万多元,几乎是他一生工资结余的全部。有人问他是不是觉得有点亏,他笑了:“当初我和他们产业大户和企业老板们约定,我的技术专利免费用,等你们赚钱了,给我十分之一利润分红就行了,刚开始他们都说等赚大钱了再给,几十年了,绞股蓝产值过亿了,他们也忘记了,我也没提过。其实作为一个基层的农技干部,让农民致富是我的职责,我虽然没有利用绞股蓝赚钱,但是我奉献了,我的奉献得到了认可,我收获了心里面的踏踏实实,我收获了满心的快乐,我觉得,这比拥有几千万更快乐!”这一番话,也许能够代表老一代农业工作者最朴实的情怀吧!
为一项事业奉献科技工作者或许很多,但是像徐家振一样把绞股蓝当成孩子一样看待,时刻牵挂、几十年如一日则不寻常。在土地上的耕耘,是三十年;对事业的牵挂,是一辈子!情系农民,爱在大地,一句让百姓致富的承诺,与绞股蓝不离不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坚持着奉献,促成亿元的产业而分文不取;选择了淡泊,用付出诠释着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