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银发生辉耀金州

“学乐为”打开一片新天地

作者:朱卫东来源:发布时间:2025-04-11 17:21大小:

春和景明,安康市融媒体中心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微信群分批陆续推出“学乐为”典型,受到全体党员关注热议,大家纷纷为自己身边的典型叫好喝彩。

他们中有80岁的耄耋老党员,有年逾古稀的老同志,在这个大家庭群体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精气神,看到了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晚年生活。

每个老党员都有一段故事,他们以文学之光,阐发哲理,书写人生。

散文作家卢云龙,退休后守拙归园,依循本心耕耘散文园地。不到两年时间写作40万字完成《安康散文简史》,被业界誉为一部梳理和研究地方文化的学术力作、诗情感悟与理性精神融合的文脉图谱,展现了安康两千年散文发展的历史风貌。

诗人陈敏,退休10年新作迭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广见于全国各大文艺文学专刊报纸。最重量级的作品当属发表在2017年11月《中国诗歌》上的《大汉江》了。诗人把汉江沿岸的自然禀赋、英雄人物、地理风情融进宏大历史文化之中,诗歌充满激情和人文之美,荣获安康市政府文化奖。

矢志不渝、真诚拥抱秦巴这片沃土的散文作家刘云,退休后笔耕不辍,国内报刊网屏端总能够看见他鲜活个性的心力之作。面对AI的文学挑战,刘云极速适应、大胆尝试。《大地物语》由刘云作词、AI作曲,创作融入新元素,焕发出地域文化的新光彩。

每个老党员都是一面镜子,他们用镜头记录变迁记录生活、记录历史。

“春不老”吴定国,退休20年,依然活跃在新媒体平台。他的抖音粉丝点击量逾千万,十足的网红大V。近年来他的摄影作品屡屡见报,央视、陕西卫视、《金秋》杂志记者轮番报道。2024年出版反映安康发展变迁和百姓生活变化、风靡安康摄影界的《安康记忆》影集197幅图片,吴老贡献117幅,占比六成,是总结吴老摄影一生最好的例证。

张思成,宛如一只凌空翱翔江河的白鹭(网名江白鹭),总以冲锋前行的姿态,深入崇山溪流山庄农舍,搜寻捕捉田野风光人文脉搏,自采自拍自制作的视频、图片、文字美篇,成为网民青睐的偶像级文化产品,多次被央视大平台播发。

马玉龙、刘福安既是旅游达人又是摄影名家。他们拍摄的图片、视频一路走红新媒体平台。微友们跟着他们的摄影镜头沉浸式感受着推窗即景,体验着采风带来的新鲜乐趣。

李大斌,退休十余载,新书创作不断,《安康书法史稿》《暗光平生》出版。尤其前者,不仅填补了安康书法文化史料书籍的空白,对于厘清安康书法演进的脉络,展示安康书法的辉煌成就,弘扬和传承安康书法文化,更具有深远意义。

每个老党员都是一幅多彩画卷,他们用文字用笔墨描绘人生新乐章。

王晓琪、余平安,翰墨书香,添彩文创。隶行草楷自成一家,汉篆对联、秦篆条幅款款迷人,山水墨画长卷、工笔素描画、水粉写生、写意小品大放异彩。线上、线下应邀同步轮番回放展出,供大家交流鉴赏。尽显色彩明快、质朴自然气魄。

赵红桥,自幼喜爱手绘连环画,出版书籍多部。退休前是安康日报美术编辑,他的新闻插图、漫画作品在中国地市报独树一帜,多年连获一等奖。新媒体出现后,赵老师的漫画、动漫接踵登上抖音和微信朋友圈。更可喜的是教书育人成绩斐然,经他辅导培养的莘莘学子屡屡考上各大名校。

屈善施,退休支部书记,退休后担任安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积极拓展延安精神“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树牢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他有两个可爱的孙子,为了将孝义文化传承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田,他自娱自乐坚持情景、咏唱等方式撰写儿童歌谣,集纳成诗集,朗朗上口,孙儿诵读有益。小诗集无意间又成了与老友们互相交流馈赠的礼物。

支部群是退休党员思想锻造熔炉,是交流沟通心灵的精神驿站。

退休干部党支部积极倡导、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老党员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鼓励老同志力所能及参加各类体育运动赛事活动,永葆积极向上的活力。

92岁的老党员廖世勤在儿子的帮助下学会了手机功能和部分操作系统,在方寸之间阅读新闻观看视频节目。老党员刘晓东、谢民信及时转发老年保健常识信息,推介启迪快乐生活文章。让全体老党员倍感亲切,更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

支部委员锁金义,退休以前对萨克斯一窍不通,先是在老年大学拜师学艺,加之自己勤学苦练,如今演奏技术愈加娴熟,又加盟了军人乐团参加公演,继而也当起了老师培养新人。

老党员曾庆华,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与伙伴们一同排练舞蹈,参加歌咏比赛,在幸福中找回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支部副书记朱卫东,把学习当做惬意生活的重要部分。参加安康人周末读书会追寻精神原乡丰富自己,自觉用写作表达连接不同群体思想与情感交流。

支部群在一个个“学乐为”榜样力量引导下,以文化人,聚起人气,永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政治本色,老有所为成了大家的新向往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