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再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反复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使我心明眼亮,更加坚定了我编好《石泉老人》刊物的决心和信心。
我于2018年从县电视台副台长总编的岗位退休后,认为自己身体还可以,应邀来到石泉县城关镇老年协会接手编辑《石泉老人》刊物。一个小小民间社团办有一份为老年人阅读的刊物,而且办了七八年了,编发了近三十期,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少见,继续办好这个刊物,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力,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我始终认为,一篇稿件,一本书,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希望反映的意图,永远是要让读者自己去“悟”到、去“感受”到的。如果仅仅是空话套话多,无病呻吟,未免显得“下乘”,其力量感也会削弱很多。“悟”和“感受”到的信息最为长久,能够产生除当下感受之外的长久记忆,这是一篇好作品,一本好书能够流芳传世的价值基础。
当今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断创建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壮丽的风景。如此伟大的时代,精彩绝伦的故事,气贯长虹的豪情,为文艺创作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遇。
国运兴,文艺兴,民族强,文艺强。投身于时代,为时代放歌,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对作家来说,就是要多出好的作品。那种游离于时代,把写作归置于自我宣泄,沉浸于孤芳自赏,顾影自怜,鼓吹私人话语,欲望当道,自恋自虐,崇尚零度写作,凡此种种,乃文艺之歧途,必将为时代所抛弃。
柳青在建国初期就是行政九级的高级干部,为了写作《创业史》,他辞去各种职务,定居长安县皇甫村,在一座被庙里一住就是十四年。我们应像柳青那样,做一名耐得住寂寞,有使命感的责任感的作家。作家的艺术生命在生活,优秀作品的生命之根在社会沃土。要多出优秀产品,我们要把生活的根扎深、扎牢、扎广。生活本身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气息,有味道,有理想追求,开目即见,触手可摸,悉心感受。
依我多年写文和编杂志的狭隘经验,好作品就是写生活,写人生,写人性,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文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也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与物质有关,也与精神有关。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字。但文字不单纯是镜子,文学作品是被作家经过内心处理过的,具有一定审美形式的东西。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人。作为生活的奴隶,是因为作家在具体的生活中,无法摆脱生活对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生活的主人,是因为作家的追求是艺术的真实,他必然创造出一种生活之外的独特的文艺作品。
作家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从观察,体验,想象三个方向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是作家应该具备的三种才能。这三种才能,每个作家一般只要有一种突出,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写作了。就拿想象而言,善于想象,对生活的万花筒展开无尽的想象,是作家才华的表现。想象力是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的翅膀。没有想象力,文学作品就失去了飞起来的能力,也失去了真实和完美结合的魅力。
有的作家在写历史小说的时候,假如没有想象力,怎么可能写出历史和时间深处的精彩人物和故事?作家的想象,永远都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作家莫言、苏童描绘旧时代生活,笔下的生活和历史场景,都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都是需要动用想象力去进行再度构造,并成功完成了。失去了想象力,文学既不是文学,就失去了飞翔的翅膀。
往事越千年,文学永生辉。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同《石泉老人》编辑部的陈兴志、曹祥海、吴俭贵、周元才等老人克服经费少等困难,齐心协力,守正创新,杂志从单调的内容设置了“地方剪影、汉江之春、百姓茶坊、往事回忆、新风新事、夕阳絮语、老年习作、老年课堂、百花园地”等丰富多彩的栏目。没有好稿件也就没有杂志的高质量。利用采风、座谈、年会、慰问等活动联络县市中老年骨干作者四十多人,真诚地约稿,从而赢得了大家的呵护与支持,讲述身边事,聚焦社会发展,弘扬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好稿件源源不断地投来。每期刊登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演唱材料等各种体裁的文章50多篇8万多字,美术书画摄影作品50多幅,使小小杂志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精神食粮。
生活一直是文学最好的来源和归宿。文学始终弥漫着生活的酸甜与芬芳。习总书记强调,当代的作家要讲好中国故事,讴歌这个美好的时代,他为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提出了写作的目标。安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江水,便捷的交通,勤劳的人民,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耕耘着。文学不需要隔岸观火,只有脚踩土地,贴近生活,走近人群,才能捕捉到生活真实的味道。“笔下滴血,纸上生花。”讲述身边事,弘扬真善美,展示老人才华,丰富老人生活。这是我文字的源泉,也是办好《石泉老人》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