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老干局>金秋之韵

从水电工程施工看祖国建设的脚步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9-05-24 09:14大小:

一九七一年的十月,当了三年知青并上了三线建设工地的我,经过生产队、大队、公社层层推荐、选拔、政审、体检……,终于从由铁道兵承建的襄渝铁路郭家河隧道工地,被水电施工单位录取,由一名知青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水电工人,那时能成为一名工人,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我感觉到顿时有了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壮怀激烈。在心里不时欢快的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嗨!咱们工人有力量!……”。并唱着这首歌,加入石泉电站工程的水电施工队伍,成为千千万万水电工人中的一员。

石泉电站70年代初期汉江上游建成的首座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坝体混凝土工程量 37万立。国家要求施工队伍进场三年即197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任务相当紧张。修电站不比盖房子,需要截断河流后才能在河床上施工。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能正常进行,开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修建一座围堰挡住水流,让河水按修建好的导流建筑物绕行,给工程创造基本的干地施工条件。因此,围堰的修建、投产、持续使用效果,都是电站施工能否按计划完工的关键,根据石泉电站当时的条件,决策者选择了草土围堰形式作为挡水建筑物。草土围堰的施工过程实际上很简单,利用人工将一捆捆稻草在现有河床围堰基础部位平铺好一层,然后再让工程车在草上平铺一层土。一层草一层土再一层草一层土河床逐渐堆筑形成挡水,下层的草土体上层草土体的重量的压力下逐步下沉并稳定,形成坝体,起到挡水的作用。         

七十年代还是一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面对困难的施工条件,大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也就是“人定胜天”的具体表现。当时我们年轻工人的信念就是参加了工作,就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时代的荣光。水电工程施工是完全的野外施工,夏天不仅常常烈日当头,而且时不时会有突如其来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冬天除了天天风霜扑面,霜冻时手套都会粘在钢筋上取不下来。我们面对水电工程严酷的野外施工条件,没有一个人畏缩不前,大家还喊出了“下雨当流汗、刮风当电扇”的豪迈口号,体现了当时的那种大无畏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

石泉电站并不具备开工条件,没有讲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设计是否完善、技术是否满足,而讲的是劳动力是否充沛、施工人员是否充足。制定的施工措施就是发扬人海战术,组织人力打歼灭战。选择修建草土围堰,也是因为草土围堰是一项能够满足大量使用人工施工的条件的工程项目。当时石泉电站在草土围堰动工前后招收了大量当地民工参与了施工。

石泉围堰施工的场面非常壮观,真可谓千军万马、熙熙攘攘。整个江岸道路上行进的都是一个个移动的“草垛”,(那些背草垛的人被草垛挡的一点都看不见的)。记得当时石泉电站工地有一件极为轰动的故事。一位来石泉电站视察的工程局领导,看见公路上有一个很大的草垛在轻快的移动,非常好奇,于是跑到跟前一看,原来背草垛的是一名石泉县的女民工,因为个子比较小,又背着一捆大大的稻草,整个人都被草垛掩盖看不见了。卸下草垛以后才看清一张清秀而沾满稻草的脸。姑娘漏出一口白牙痴痴的笑着,在劳动布工作帽下,一缕乌黑的头发漏出来,显得那样朝气蓬勃。这个镜头被随行报社摄影师拍了下来发表出来,造就了一幅铁姑娘的形象。那是一个人人崇拜英雄的年代。年轻人想往的是一种革命情操、追求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张铁姑娘照片当时非常轰动,成为许多女孩子争先效仿和学习的榜样。

在石泉电站的总体施工中不仅前期围堰施工以使用人力为主,在后来的主体工程施工中都是这样的。处处体现着繁重和艰辛,真可谓“坝高一米、人瘦一圈”。那时候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在群体中享受着崇高的声誉。我们是1971年底进场时,工程已经正式开了,进场后老师傅和我们的一句话就是党员是我们的主心骨!哪里危险、艰苦、哪里最困难,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这是水电队伍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光荣传统,共产党员们不仅是这样说,而且都是这样做的就是非党员工人,也能够这样要求自己。那时候施工没有加班费、没有节假日补贴,但是需要加班时,无论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没有一个人请假、装病、打退堂鼓,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艰苦的施工项目总有共产党员带头冲在前面,工友们都感到只要为了工程进度,怎样干都是应该地。

这种建设祖国的时代精神,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飘扬在一代又一代水电工人的心中面旗帜在七十年代以前的水电工程中是施工精神。在以后长期的施工过程中得以凝炼,成为水电工人思想和灵魂。

在七十年代的那些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中,石泉电站1973年实现了第一台机组如期发电

     石泉电站施工条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水电人凭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献身祖国建设的决心,用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出了石泉电站按期发电的美丽的华章。

随着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富强。水电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向有序施工方向发展。七十年代末的水电工程的施工观念的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开始严格执行“初期勘测、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设计,测量、细部结构设计程序。”全面否决了过去“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建设模式。从那时起,水电工程以技术能力、设备能力来确定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而且把这两项能力的提高都归结为队伍建设范畴。施工单位通过队伍建设的提高。同步拉动机械化施工程度得到了飞速发展。

安康水电站是七十年代后期修建的,虽然工程量巨大。装机容量相当于六个多石泉电站。但是由于施工条件好、设备能力强,电站在人员少,工期短的情况下仍然按国家计划如期发电。

76年从石泉转移到安康电站,参加安康电站的工程施工。开始筹建期各方条件还是非常艰苦,我们白天顶风雨,夜晚披星月;每天砍树木、盖窝棚;饮山泉、啃窝头,给后续进场的工友创造条件。一年后,大家就住进了清一色的砖混楼房,完全享受了现代化工程施工的条件。而且安康电站的施工设备在国家大力投资下,施工现场展现出大国国有企业的气派,站在施工现场,立刻给人以非常自豪的感觉。

首先是垂直运输设备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安康电站的垂直起吊设备非常先进。除了布置在大坝不同层次的门机、四方吊车外,还有横跨江面的四台缆机,几乎覆盖了整个施工场地。以前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施工过程,变得轻而易举。例如,导流底孔封拱工程,以前必须要提前断流搭好脚手架,然后用一块块定型模板人工拼装拱底模板和拱上模板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期到了以后,还要在危险的条件下拆除模板。现在有了缆机,施工过程变得简单而易行。拱顶封堵混凝土拱盖板是在混凝土预制车间提前作好的,然后用四十吨拖板车运送到工地,直接用缆机吊装,大大缩减按了以前那些繁杂的工序。日常的施工手段也得到了改善。大坝浇筑模板一改过去小定性模板拼装的局面,使用了几十吨重的钢结构大型模板拼装。这一改变让一大批土建工种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当时同时出现了附着式的钢筋安装、排水系统安装、灌浆系统安装和整体钢筋吊装工艺,不仅安装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施工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安康水电站的水平运输条件也大大改善,拌合系统和大坝浇筑的混凝土实现了无缝对接,工地直通拌合楼的轨道罐车,不仅混凝土运输过程短、速度快,而且大大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工程局事无巨细的支持和鼓励先进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法。记得我刚到安康电站时就参与了沉井下沉工作,工程局为此专门还成立了沉井下沉攻关小组。

安康导流系统施工使用的沉井方案是当时的领先施工技术,它可以直接在现有河床上施工。当时,我们十几个人的攻关小组就拥有了专业的机械设备。给我们配备了两套专用大功率吸砂器和空气压缩机。而且还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永久空压机房都要准备支援沉井下沉的用风需求。

国力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施工队伍强。从石泉电站到安康电站的短短几年,国有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队伍建设就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混凝土本身的进步,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施工理念,“变态混凝土”这一名词就常常在水电工程中出现,同时改变了施工手段。例如:干硬碾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塔带机、摊铺机、双驱震动碾,条带机等修路、预制混凝土设备都直接使用到电站施工现场。流态混凝土的出现,又让混凝土泵车、罐车、大型钢模台车用于施工。全面机械化施工在水电工程的实现,施工现场很少看能到工人,大量使用人工投入施工已永远成为过去。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使得如同三峡电站等一批在建项目,都搭上了祖国水电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创造出了中国制造的世界奇迹。

中国的水电工程施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在我国水电施工队伍在国内外工地大显身手,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水电建设军队。让我们为祖国的现在和未来自豪吧!